跑馬燈

2017年5月30日星期二

保育類綠蠵龜死亡 海巡署協處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海巡署第一一海岸巡防總隊近日接獲臺南市農業局森林保育科通報,於臺南市南區喜樹沙灘一帶發現乙隻海龜;該海岸巡防總隊接獲通報後,立即派遣安檢所人員共2車6人前往現場查看,並通報國立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到場處理。

經抵達現場後,發現海龜已死亡,初步量測海龜身長約50公分、寬約25公分。第一一海岸巡防總隊指出,研究中心王建平教授並研判品種應為保育類綠蠵龜,搬運期間發現海龜腹部及四肢有鐵絲及鐵釘,是否因此導致死亡亟待確認,經海巡人員協助後,由王教授將海龜帶返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後續預計將此綠蠵龜製成標本。

第一一海岸巡防總隊表示:近來海龜誤食海洋廢棄物,或遭廢棄物纏繞致死時有所聞,呼籲國人勿隨意於海上或岸際丟棄廢棄物,導致破壞海洋生態環境;海巡署除執行查緝走私、非法入出國,亦積極投入海洋生態保育工作,臺南地區沿岸時有發生保育類動物受困情事,民眾若發現可直接撥打118服務專線,將立即派員前往處理,另海巡署所提供之各項服務及救助,皆不收取任何費用與餽贈,秉持「廉能是政府核心價值,堅持廉潔、拒絕貪腐」精神,持續為民服務。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綠蠵龜(學名Chelonia mydas、 green sea turtle),又稱綠海龜,是海洋中的爬蟲類動物,是海龜屬下的唯一一種;一生中大多的時間都在海中生活,但演化過程中,仍然保留了部分祖先的生活方式,所以必須回到陸地上產卵,繁育後代,形成了一種較獨特的生活習性。..綠蠵龜廣泛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海域中,即約南北緯度20℃等溫線之間的海域,並在水溫逾攝氏25度的沙灘上產卵;由於牠用肺呼吸,於海中的潛水深度極限約一、兩百公尺。綠蠵龜的主食為海中的海草與大型海藻,因此體內脂肪累積了許多綠色色素,呈現淡綠色,也因而得名。


綠蠵龜已瀕臨絕種,從卵孵化到成龜的存活率僅約為千分之一,是珍貴的保育類動物,全世界僅剩下約20萬頭產卵母龜,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列為瀕危物種;為避免因人類的捕殺及棲地之破壞,所有海龜被均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或簡稱華盛頓公約)的物種。


一般而言,野外綠蠵龜需長20至50年才會成熟,成熟的綠蠵龜背甲長約90至125公分,體重超過100公斤以上;成熟後的綠蠵龜,可由尾巴的長短來辨識雌雄,公綠蠵龜的尾巴,可長約背甲的一半長,而母綠蠵龜一般不會超過背甲後緣,未成熟的綠蠵龜,則無法從外觀上辨識出雌雄。
(部分照片引用維基百科)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