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海峽兩岸新聞報記者于郁金/洪秋亮/高雄報導】柴燒化成的灰燼灑落在瓷器,形成翡翠般的晶瑩剔透,劃時代的千年創舉再度輝煌重現。1月22日「翡翠青瓷‧何志隆藝術創作巡迴展」在佛陀紀念館本館隆重登場,於大堂舉行開幕典禮。
佛光山副住持慧傳法師表示,在展覽現場沈浸在寧靜氛圍中,觀賞藝術家何志隆的作品時,只有「震撼」二字形容,尤其展場將失敗和成功作品置放於同空間,讓大家見識從普通陶土,透過柴燒成為透明光亮琉璃般的晶瑩,實在不可思議!並以「千錘百鍊出深山,烈火焚燒莫等閒;粉身碎骨都無怨,留得清白在人間」,除了讚嘆詩偈作者明代于謙的磊落正直性格,即使遭風霜雨打也不改其志外,並表揚何志隆堅持目標、不忘初心、勇往直前,對青瓷藝術的奉獻而留下不朽作品與人共賞。
陶瓷藝術是中華傳統文化重要表現形式之一,青瓷的歷史起源於3600年前商周時期,歷經漢、晉發展成熟,直至唐代發展出舉世聞名的「秘色瓷」;漢唐之前礦石釉尚未發明,燒陶所採用的是柴燒自然落灰的古法而製成的「原始青瓷」。
然而時至宋代,發展出以礦石金屬原料作為釉彩發色劑,不受流釉之苦且易於大量生產,因此運用天然植物灰釉來發色的青瓷逐漸式微,其技藝並就此失傳。
為重現古法柴燒技術,何志隆經歷無數次失敗,度過數不清徹夜守窯的日子,他遙想古人如何燒陶,嘗試土胚不上釉入窯,讓植物燒成灰自然落在土胚上,經極高溫熱熔「瓷化」,終於結晶而成「灰釉青瓷」,其顏色碧綠如玉,故名「翡翠青瓷」,又因不上釉自然落成,亦名為「自然落灰上釉法」。
這個劃時代的創舉,讓絕跡千餘年的柴燒技術重現於世,翡翠青瓷的誕生,是藝術實踐的重要里程碑,在探索陶瓷柴燒領域的過程中,何志隆深刻體驗其間的錯綜複雜,就像人生種種起伏節奏。何志隆指出,要形成具有光、色出眾的絕妙作品,跟胚體、溫控、氣候、木材、還原、累積的經驗數值等因素息息相關;並體悟到每一個翡翠青瓷的生命形成,都是上天在千百個胚體中選出的精英,通過長時間高溫窯燒的過程中千錘百鍊,成為出類拔萃的佼佼者,象徵生命的凝鑄、性靈與力量,故稱之為具有靈性的「綠色精靈」。
何志隆的翡翠青瓷形體優美,釉色百變,如翡翠般溫暖潤澤,光影流動時,乍看有如寶石瀑布,發出千百種光色;再細看又像星光點點,層次鮮明,千變萬化,如同佛經所說「一微塵現三千大千世界」。希望來館觀賞的每個有緣人,都能因此喚醒生命中的觸動、心靈上的昇華。
從事考古工作30幾年的前福建博物院院長楊琮表示,中華文化對人類的最大貢獻是發明瓷器,而距今3千多年的原始青瓷,走過幾千年風雨,成為中華文化標誌。如今見到何志隆渾然天成作品的創作過程,恍然明白他已找到失傳已久的原始青瓷鑰匙,感謝其光大弘揚中華文化。希望何志隆能繼往開來,將中華文化推向頂峰。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許耿修歡喜提及,台灣燒瓷的人很多,但是看到何志隆的作品真是令人驚艷!非常開心何老師能在後山台東專研陶瓷燒製,更感謝佛光山長期協助文化部發展藝術。行政院文化部次長林金田則表示,台灣南北各地的陶土都蓬勃發展出當地特色,尤其何老師的翡翠青瓷令人愛不釋手,因為決心、毅力和慈悲心的信念,讓他在創作過程中越挫越勇,終於燒出令人咋舌的精美作品。
「我雖然平凡,卻感受上蒼的疼惜,讓最美的青瓷再現。」謙虛又感恩的何志隆道出心中的感動。他將會帶領團隊以歡喜心、快樂心,努力創作青瓷之美,希望大眾能以文化包容一切,深愛台灣這塊土地。他特別以「心經罐」青瓷捐贈佛陀紀念館典藏,以感謝佛光山帶給他人生最大的祝福。慧傳法師也以星雲大師一筆字墨寶「觀心自在」與其結緣。
隨後何志隆引領貴賓前往展覽現場,細膩分析作品的創作歷程與技巧,達摩尊、竹節瓶、孔雀瓶、盤口球瓶等「唯一」翡翠青瓷作品映入眼簾,每個人認真聆聽解說,不斷驚喜讚嘆,並從作品中細心欣賞植物灰釉的流動感及特殊裂紋樣態所彰顯的藝術之美。
與會者尚有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張善楠、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團長劉玄詠、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理事長陳順章、三洋維士比集團董事長陳和順等貴賓。
「翡翠青瓷‧何志隆藝術創作巡迴展」展期自1月23日至4月3日在佛館本館2樓第四展廳展出,歡迎愛好者前來共襄盛舉,一睹千年技藝翡翠青瓷之美。
2016年1月23日星期六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