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7年5月4日星期四

(影音新聞)金門文化園區《人與土地》最美麗的力量 創作點滴訴說故鄉情

【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金門駐縣藝術家鄒佳哲,金門展出的最後一天在金門文化園區歷史民俗博物館、企劃展示區、親子游藝館,前後分別以《美麗與回響》為主題,舉辦創作告別金門分享會,連日受到來自文化志工、學校及社區鄉親的迴響與深刻的感動,近日與地區藝文好友分享創作分享會;以其感恩的心道出:「其藝術創作,來自人與土地的觀察及關懷」,金門地理特殊擁有深厚的戰地史蹟、自然景館與閩南文化為主的人文資源、讓他感到幸運選擇了金門,因為他找到、也看到更是讓它成為創作的泉源,這就是《人與土地》的力量。


金門文化園區《人與土地》最美麗的力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Ws5aKzjsAo






當日活動由同為藝術工作者的文管所所長盧根陣主持引言,由作者陪著大家述說180多個日子的創作點滴,回顧著在金門的人事物,再次流露其深情!感受的每一件心血創作歷程與藝術語彙。

來自臺灣攝影名家李坤山表示,要認識藝術鄒佳哲首先要學會觀看作品,先從認識其所選用的媒材油畫、水彩、粉彩、壓克力;另究其畫尺寸大小著手,進一步便要知道畫家是如何表現藝術品的「生命力」呢?貝爾(Clive Bell, 1881-1964)認為:「有意義的形式(significant form)存在於所有的對象而激起審美的情緒;藝術家體驗物質的美,經由形式、線條與色彩,啟示了藝術家的情緒表現,並且使欣賞者的體驗,引起了同樣的不可見的情緒(Dorn 58)。」安海姆(Rudolf Arnheim, 1904-)認為:「作品的生命力,是在表達形象的動力和張力!..不論是形式或主題,都不是藝術作品的最終極的內涵,它們都是藝術形式的工具,它們都是用來使看不見的普遍性具有軀體而已」;即「生命力」是靠「形式」來呈現的,並將作品的「生命力」經由「形式」傳達給欣賞者並引起同樣的感受。

畫家鄒佳哲家對人物神情的補捉,體現了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所主張的決定性瞬間的意義,平淡無奇的生活場所總會有一個不平淡的瞬間, 捕捉瞬間的同時也留下永恒,他的成功來自他完美的結合攝影和畫畫。










金門美術協會理事長翁清士表示,佳哲在金門駐村短短半年,看他天天畫畫,每天都能有一張作品產出,其用功程度,是非常值得在地畫家多多學習的,加上其為人中肯,和善積極,參與在地學的藝文活動交流並熱心從事美術教學,充份發揮駐村藝術家藝術下鄉的目標,他給予正面的肯定。

駐村藝術家鄒佳哲說:「藉由座談會與金門島東民眾互動對答中,認識藝術家本人及其作品!金門人的熱情、好客、愛與簡樸和詩意,全表現在我筆下的人物嚃、他們可能是任何人在仼何地方偶然出現與他們交談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本性,透過我的畫筆向你訴說他們的故事」。

盧根陣說:布列松曾說,「一個人不管做什麼,眼睛所見和心靈間一定存有某種關係聯繫著」,「閉著的眼睛看見內在,張開的眼睛看外界的世界。」從佳哲早年當兵痛苦不近人道的磨練,以及近20年的街頭藝人,其近距離觀察人群;近年打坐潛修心靈,探索相信這都是造就其作品豐厚的底蘊和與眾不同的視界,是非常難得的藝術家,非常值得觀眾再三回味!

盧根陣所長以「美麗沒有句點」感悟回響表示,感動作者為金門所做的一切發自內心的創作,特別是人物畫作,作者澄淨的心,揭開了戰地潛藏自我的一份內化信念與知足歡樂;道出金門最大的力量是美麗、是幸福,更指出「閱讀與藝術」都是柔化人心。

盧根陣進一步指出,文化園區推動《夢土計畫》願景,是本於永續精神《活的閩南文化島》,金門聚落有三種可貴的力量「土地、信仰、誠淨人心的力量」,這是美麗的藝術島,只要我們多加感悟,就如作者的創作,金門是充滿美麗與力量的島嶼。

活動在游藝館中與新進文化志工,以及來自臺灣的藝術校友師生及地區藝文界同好們,在歡樂感恩與惜福中渡過;而為期1個月的巡迴展在博物館盧根陣所長風趣機智的問答中,畫下完美的句點!但相信美好事物終究會流傳下來,並為後世所知。
(圖:由金門文化園區提供)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