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6年9月8日星期四

50歲肩膀痛不一定是五十肩 交專科醫師診斷 免錯黃金治療期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醫生,我肩膀頭緊緊,活動很不舒服,是不是五十肩啊」一位50多歲女性來到門診診間,敘述著前陣子因騎摩托車跌倒肩膀著落在地,休息後疼痛稍有改善,但肩關節活動還是有明顯受限;經高榮臺南分院骨科陳建宏醫師診察後,確定是肩旋轉肌袖破裂,經復健5個月,逐漸恢復手臂正常活動。







「肩旋轉肌袖」是肩膀的第2層肌肉群,主要的功能是維持肩關節的活動及穩定性,包括前舉、外展、外轉及內轉等,都必須靠它運作;當旋轉肌破裂,像是其中的一條或多條肌肉受傷,會造成肩膀疼痛、無法施力、手不舉等症狀;甚至因疼痛,影響睡眠品質。陳建宏醫師表示,因為症狀和五十肩很相似,所以常常被誤診為五十肩,而錯失手術的黃金時機。

為什麼肩旋轉肌袖會斷裂?陳建宏醫師表示原因有3種:
1、外傷性斷裂:常見於年輕(40歲左右)的患者,因受外力或高處跌下,直接撞擊肩膀,導致肩關節脫臼伴隨肌腱斷裂。
2、慢性退化性斷裂:好發於60歲以上長者,多因年紀大所造成退化病變,經不起輕度的扭轉或是撞擊,而造成旋轉肌袖斷裂。
3、醫原性斷裂:通常是因為斷裂的肌腱經過手術縫合後,在尚未完全癒合下,又經歷創傷而造成斷裂。 

陳建宏醫師進一步指出,並不是所有肩旋轉肌袖破裂都需要開刀,依病人年齡、疼痛情形,受傷前的肩關節功能,以及病人整體的身體功能為開刀考量的依據;急性期,可使用口服或針劑的消炎止痛藥,配合專業的復健團隊,強化並訓練肩關節的輔助肌群,達到治療效果;但當復健治療效果不佳時,只能手術開刀治療,以恢復肩關節功能,改善肩關節疼痛。

高雄榮總臺南分院院長王志龍強調,「五十肩」與「肩旋轉肌袖」斷裂的臨床症狀,都是疼痛;尤其是肩關節做外展或高舉等動作時,很多病人因為梳髮、穿衣,甚至連煮飯都有困難,少數患者會有半夜肩膀痛醒的經驗。

高雄榮總臺南分院呼籲,職業為搬運工、老師、棒球投手、游泳選手或是美髮工作者等都是肩旋轉肌袖斷裂的高危險群;遇有肩膀疼痛,應及時找骨科或復健科醫師診治,不當的傳統治療,如針灸或是推拿,都可能延誤病情,而影響日後的復健及治療成效。

維基百科資料指出,沾黏性關節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又名「肩周炎」、「凍結肩」、「冰凍肩」(Frozen Shoulder),因好發在40至50歲之間,故俗稱「五十肩」,這是肩關節囊因為急性或慢性發炎造成沾黏,使得肩膀活動角度受限及活動時疼痛。

要預防「五十肩(肩周炎)」,最好從日常生活出發,經常轉換工作姿勢,保持充足運動,讓肩膀得到活動量和休息的機會。維基百科資料提供以下分享健康觀念:
1、常用電腦者每15分鐘要轉換姿勢,每45分鐘要小休,讓關節得到適當休息。
2、做家務時,不要集中或重複使用同一隻手,應輪流交替。
3、使用手提車運載重物,減低肩肌承受的壓力。
4、拿取物品時,避免將手舉得過高,可用穩固的腳踏幫助。
5、睡覺宜採以平躺仰睡姿勢,避免側睡壓著肩部過久。
6、病因亦與肩膀受涼有關,天氣冷或座位向著冷氣機風口,便要多穿衣服。
7、常做拉筋運動如瑜珈、太極等,適量的強化上肢運動如游泳、籃球、排球、羽毛球等均有助預防五十肩。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