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6年11月30日星期三

(影音新聞)足底痛!小心足底筋膜炎找上您!簡易3招自我檢測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足底筋膜炎是最常見的腳部疾患,門診走進一位中年男性,敘述著腳後跟走路不適的症狀…「醫生啊!早上起床沒有辦法下床走路;走兩步會好一點,多走幾步或是到下午就又會不舒服,是不是腳底筋發炎啊?」這類患者越來越多,雖不影響生命安全,卻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讓人不得不尋求治療…

何謂「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其又稱跑者足(jogger's heel),是一種足部的疾病,患者會有腳跟或腳底疼痛,其症狀在每天的走路時的頭幾步最嚴重,若休息一段時間後再行走,也會有類似情形;若將腳掌及腳趾向脛的方向彎曲,也會疼痛,若跟腱很緊,情形會更嚴重;一般症狀都是慢慢出現,約1/3患者都是雙腳都有類似症狀,一般來說不會有發燒或是夜間盜汗的情形。






高雄榮總臺南分院骨科陳建宏醫師表示,在介紹「足底筋膜炎」之前,先了解足部的相關結構-足底筋膜;足底筋膜是位在腳底的一層筋膜,它連接前足的趾骨與後足的跟骨;正常的足底筋膜,可幫助支持足弓,幫助我們平常足部活動受力時的吸震功能,增加穩定度,避免跌倒;當筋膜或是相連的屈指肌腱受到長期的拉扯或是傷害,如長期走路、慢跑、跳躍等動作,持續性的足底受力,可能會造成後足筋膜發炎或病變,形成所謂「足底筋膜炎」,即醫師常提到的「足跟疼痛,腳底長骨刺」。

好發在哪些人?天生足部結構的異常,像是扁平足、高弓足,較容易在運動後產生足跟疼痛的症狀。維基百科資料指出,足底筋膜炎的成因尚未完全明朗,危險因子包含過度使用,例如久站,運動量增加以及肥胖,同時也和(俗稱扁平足)足部向內翻轉,以及缺乏運動的生活模式有關,雖然常常伴隨有跟骨骨刺,但還不清楚它是否足底筋膜炎的產生有關。..4%到7%的人隨時都有腳踝疼痛的狀況,而其中約有8成起因為足底筋膜炎,總體來說,約有一成的人一生中的某段時間內會得到足底筋膜炎。通常這種情形與年齡有關,但與性別之間的關聯性則並不明確。

陳建宏醫師強調,職業如警察、軍人、體育選手、老師、美髮業者等,此類人員需長時間站立工作,也是好發「足底筋膜炎」族群;至於民眾如何自我檢視,「足底筋膜炎」有3個常見的典型症狀,民眾可自行檢測如下:
(1)晨起下床走路,足跟劇烈疼痛。
(2)足底有明顯的壓痛點。
(3)走路會有明顯的避痛姿態。

維基百科資料指出,足底筋膜炎是韌帶附著在骨頭上的位置出問題,常見有微撕裂傷、膠原蛋白崩解,以及疤痕組織的產生,由於炎症反應在此疾病中扮演的角色較輕,許多人認為它應更名為足底筋膜病變。..根據症狀及徵兆可以做出診斷,偶爾也需要超音波檢查,其他會有相及症狀的疾病,包括骨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足跟墊症候群和反應性關節炎。

如何預防與治療,向足跟痛說bye-bye呢!陳建宏醫師進一步指出,當診斷為「足底筋膜炎」時,在治療上大多採取保守治療,比如休息、冰敷、服用消炎止痛藥等,這對早期的足底筋膜炎,可以達到不錯的疼痛緩解;另外,亦可搭配多層次的共同治療,針對足底筋膜及足底屈肌的復健治療,可降低後續再發作的機會,提升對治療的滿意程度。
 
此外,患者亦可藉著特殊設計的鞋墊「內側足跟鞋墊」,減少足底筋膜的受力,改善走路的不適感。陳建宏說,患者經過非手術的保守治療,症狀未改善時,可嘗試進一步的超音波或體外震波導引,局部刺激或注射藥物的治療方式;另外亦可透過手術將病變的筋膜做部分切除及減壓。
  
高榮臺南分院院長外科部主任陳進旺呼籲,民眾對於自己曾經有早上剛下床,第一步踩到地板,腳底出現的一陣劇痛經驗;或是跑步時腳跟採一步痛一步的無助感等,就要當心可能是足底筋膜炎在作怪!「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永遠是任何疾病的治癒準則。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