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6年8月15日星期一

古人也愛芳療 「香事清心-蘇州博物館藏香具集粹」佛館開展

【記者洪秋亮/于郁金/郭騏樂/高雄報導】您聽過「香道」嗎?茶道使用的器物稱茶具,香道也有香具,而香事用具造型與材質都十分複雜,歷來成為情趣和意境之載體,廣受收藏者喜愛;此次「香事清心─蘇州博物館藏香具集粹」,蘇州博物館館藏百餘隻明代工藝珍品宣德爐,8月13日起在佛陀紀念館第二展廳展出,包括「祭器吉金」、「文人香事」、「歲朝清供」三大主題、118件各類香具,包括三羊三足爐、雙耳三足鎏金小乳爐、梅根爐等百餘隻宣德爐、齋戒牌、獅耳爐、橋耳爐等精品,以及文人雅藏。








此次蘇州博物館典藏的古人品香器具,包括最珍貴的宣德爐,8月13日起在佛陀紀念館本館,每件香爐、香筒、書畫造型全無重複,香具品類之盛,完整呈現文人雅士在香道文化薰習下的生活美學,亦讓社會大眾體驗傳承已久的香道文化,充實人文涵養。

中國香道文化傳承已久,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中,從早起一爐香開始,發奮用功要有香,迎賓接友,不同的客人要焚不同的香,琴棋書畫更需有香為伴;它既能美化生活,淨化心靈,又能頤養性情,寄託情思;佛寺禪門在修行中,也會藉由燃香以收身心安穩沉靜之效。

香道,有如古典版的芳療;現代人用精油按摩,提神醒腦,紓解壓力;古人打坐彈琴、吟詩作畫,總要焚香助興,在裊裊幽香和煙色中,獲致心曠神怡、沉靜靈動的功效;比起芳療,香道已從單純的嗅覺官能享受,提升為陶冶性靈的生活美學;香道不僅是修身養性之道,賞玩、典藏品香器具,也成為文人雅士的生活雅趣。

蘇州博物館副館長魏保信在開幕會上表示,「香事清心─蘇州博物館藏香具集粹」展分成祭器吉金、歲朝清供和文人香事3主題,展出元明清的香事器具及相關書畫、刺繡,完整呈現「香」在古人祭祀、宗教、生活中的重要性,尤其造型件件不同,非常值得一看。

佛館館長如常法師特別說明香爐演變的歷史並指出,中國的焚香文化起源於戰國,直到明代催生了工藝精美的「宣德爐」後,焚香便成為文人生活、宗教儀式不可或缺的元素,宣德爐也是這次非看不可的精品。

如常法師表示,從宗教角度看,佛教的「十供養」以「香供養」排第一,經典中也有香嚴童子因聞香而證悟「法界空性」的故事,適值佛光山開山50週年,佛館同時推出蘇博香具、張大千墨荷、日本茶道文化、星雲大師一筆字展覽,獻上香、花、茶、法等無上殊勝供養,祈願觀展民眾福慧增長。

至於如何欣賞香具?蘇州博物館副館長魏保信認為,可從造型、皮色、款式、材質、用途等角度著眼,品味香事的人文意涵。魏保信特別推薦館藏的一級文物「竹節小蟲銀杏木香筒」,用銀杏樹根雕製的竹節和小蟲,栩栩如生,讓人愛不釋手。

「器型、表面、材質,仔細看,這次展出的作品沒有一件是重複的。」如常法師也推薦非看不可的精品,包括梅根爐、三羊三足爐和少見的方形馬槽爐,都是難得一見的藝術品,特別是首度來台展出的尤求白「飲中八仙圖」,長卷上細膩呈現了奇石、古松、茶道、品香等生活雅興。

「由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是中國十大博物館之一。」如常法師說,星雲大師一筆字應邀在蘇博展出,20天內湧進20萬人潮,佛館與蘇博因而結為友好博物館,也促成「香事清心」來佛館展出的因緣。魏保信高興感性表示,兩館結盟,簽訂5年合作協議,讓兩館在學術、展覽、教育上有了共享平台。

香事為古人怡情養性的生活雅興之一,在中國文化中地位十分獨特;至明代,香學與理學、佛學結合為「坐香」與「課香」,成為叢林禪修與勘驗學問的一門功課;隨著國勢衰頹以及西方文化入侵,香道逐漸退出貴族和文人的清閒生活,如今「香道」一詞,更是乏人知曉。

「香具展覽,讓人感受濃濃的文化薰習。」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南區協會會長楊振達表示,看展後希望能點燃心香,昇華為推廣人間佛教的最大力量。

佛陀紀念館表示,「香事清心─蘇州博物館藏香具集粹」即日起在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二展廳展出,展期至11月27日止,歡迎想體驗香事文化的民眾前往觀賞。

香事清心-蘇州博物館藏香具集粹展
展期:2016/8/13至11/27日
地點:佛陀紀念館本館2樓
電話:(07)656-3033分機4002、4003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