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6年6月28日星期二

淺談急性噪音聽力損傷

【中華海峽兩岸新聞報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在3C充斥的時代,如果有習慣使用耳機的民眾,最好將音量固定在舒適的音量內(最好是在最大音量的一半以內),也不要使用耳機超過1小時,最好每30分鐘應休息5到10分鐘,以免對聽覺造成傷害。

一位20歲剛入伍的吳姓阿兵哥,某日在打靶訓練時,部隊長官交代需要戴耳塞保護耳朵,可是這位阿兵哥覺得戴耳塞會影響打靶帥氣的表現,特別把耳塞藏起來不帶;可是,在打靶完的當晚,他持續覺得左耳耳鳴,自己想說過幾天會好;可是過了3天,耳鳴仍繼續存在,進而求助部隊醫官,部隊醫官幫他轉診至臺南市立安南醫院耳鼻喉科做檢查,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許超嵐發現左耳膜有一小穿孔,聽力檢查則有左耳高頻音喪失。這位阿兵哥在接受類固醇及促進血液循環劑的治療後,聽力在第3天後恢復到正常,耳鳴則在兩周後漸漸消失,左耳膜的小穿孔也在兩周後也自行癒合。

許超嵐醫師表示,吳姓阿兵哥會突然有耳鳴的現象,是因為內耳結構中負責傳導並感受聲波的耳蝸受損,因為受到巨大音量損傷後無法傳遞聲波訊號給大腦神經,會導致耳鳴,多數於3個月內可改善。

許超嵐醫師指出,藉由上面例子可知,聽覺是我們跟外界溝通的另一扇窗,跟眼睛一樣重要,如何在日常生活做好聽力保健呢?許醫師提出以下的建議:當身旁的狗狗連續的吠叫聲已達90分貝,在這樣的環境下,人最多只能待8小時,而且每增加5分貝,暴露時間應該減半,否則就有「噪音性聽損」的危機。所以在95分貝的環境下時,最多只能待4小時,捷運過站的噪音量更達100分貝,則只能待2小時;若不得已在這類環境下工作,應配戴耳塞及耳罩,以減少聽性創傷的發生。

若在安靜的環境下才聽到的耳鳴是所謂的生理性耳鳴,通常不會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常見的耳鳴原因多是聽力退化,尤其是在老人家身上;不過,別以為耳鳴是老人家專利,每個年齡層都有可能,諸如中耳炎,耳垢栓塞,或是耳內異物等都是耳鳴的原因;若耳鳴在短時間內越來越大聲,加上只有單側耳鳴,若是合併有眩暈、聽力減退等症狀的話,那就要提高警覺了!很可能是危險疾病如鼻咽癌、聽神經瘤、突發性耳聾的症狀,應儘早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