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6年6月22日星期三

日本茶道達人関宗貴 帶你品味「茶禪一味」神髓

【中華海峽兩岸新聞報記者洪秋亮/于郁金/高雄報導】裏千家茶道文化在台最考究、完整的展演─「一期一會─日本茶道文化特展」,6月18日在佛陀紀念館本館2樓開幕;策展人暨借展人日本裏千家茶道名譽師範関宗貴教授,特別在開幕記者會上擔任「亭主」,示範正統裏千家茶道SOP,並親自導覽她珍藏的茶具,分享每個儀式、細節背後所蘊藏的心靈修練功夫。





茶道在日本是一種人際互動的儀式,透過一碗茶的品嚐,體會生活美學,感受溫暖祥和的人際互動;深為「三千家」絕美閑寂茶風著迷的愛茶人士,紛紛掌握親炙大師的難得機會,齊聚一堂,凝神欣賞85歲的関宗貴示範茶道完整流程,準備時自我反思、點茶時心無旁騖、收拾時為後來者著想,一舉一動從容嫻雅,每個細節完全到位,台上台下一起融入「茶禪一味」的意境。

日本茶道源自中國,在融入禪宗思想並發展出各種儀式規範後,成為以茶待客、重視禮節、人心交流的文化活動,將茶道文化提升至哲學層次的茶聖千利休(1522-1591),提出以「和、敬、清、寂」作為茶道的思想核心,在日本茶道中,茶人必須透過各種點茶流程的修習與實踐,來達到個人內在修為的提升,如此一個由技入道的途徑,不僅是一種工夫的鍛鍊,更是一種人格價值的追求。

時至今日,茶道文化深入到日本國人的思維、美學與生活之中,無論是哲學思想、工藝美術、庭園景觀、懷石料理,無一不是蘊含茶道精神,特別是茶道活動中,可見到或為侘寂樸素或為精工細琢的茶道具,除讓人驚嘆茶道工藝之美外,更可在品器之形、意、色中,體察到製作者藉物喻情的深刻情意。

関宗貴指出,對她而言,茶道不是技藝或遊戲,而是每日要做的心靈修練功課;每次司茶,總是在思考如何讓所有同席者快樂融入,那是種待人接物的不斷修為,和禪宗的頓悟修行頗為類似。

「日本茶道文化在佛館展出,這場緣分得從1千5百年前說起。」佛館館長如常法師表示,茶道在日本盛行的3位關鍵人物,都和禪宗有關;唐代東渡日本的鑑真和尚,是把中國飲茶文化帶進日本的先鋒;而把茶文化的極致美學在日本發揚光大的關鍵人物,則是兩度到中國學佛的日本禪宗臨濟宗創始人榮西和尚,他著有《喫茶養生記》,強調茶可提神,有助於禪定冥想;以聰穎機智聞名的禪宗高僧一休和尚,則進一步闡發「茶禪一味」的精神意涵,賦予「突破表象、往內觀」的哲學命題,將茶道與禪理密切結合。

主辦單位之一、北投文物館館長李莎莉指出,日本茶道極為重視細節,因為「魔鬼藏在細節裡」,絲毫不准出錯。她提醒現場觀眾留意関宗貴示範時繫在腰間的翠綠帛紗,「在日本,那是最高段的教授才能享有的配備」。

関宗貴感性表示,自己從事茶道教學50年,能在開山50週年的佛光山展出自己的收藏,這樣的巧合讓她既感動又幸福;她所展出的茶具,都不是刻意收購,「只是和我有緣」,也希望觀賞者能珍惜這個緣會的當下。

此次展出的200件茶具,以関宗貴從日本帶來的國寶級珍藏為主,其餘則是國史館臺灣文獻館以及台灣多位收藏家借展的珍品;不論茶碗、香盒、棗、水指、木杓,色澤、造型、花紋都樸質淡雅、內斂低調,充分展現裏千家對含蓄、簡素、純粹的美感追求。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主任秘書王希智表示,此次借展的文物,來自日據時期的台灣總督府,大多是江戶時代貴族的日用漆器,器物上的特殊紋飾,有可能是貴族的家徽,用以顯現其身分地位。

擔任主持人和翻譯的「裏千家茶道北投協會」理事長祝曉梅強調,比起眾人所熟知的外在儀式,日本茶道文化更重視心靈層次,和宗教殊途同歸。曾是祝曉梅學生的王希智也說,茶道不僅是日本人的飲食文化,更是一種心靈、禪意的修為。

展場入口處,特別營造了縮小版的北投文物館茶道空間,包括枯山水、庭園和茶室。李莎莉戲稱「我把北投文物館搬到佛館了」!她開心表示,佛館和北投文物館分別是臺灣最大、最精緻的博物館,一南一北,互相輝映,這次攜手合辦日本茶道文化展,可謂相得益彰。

為感謝福祿文化基金會促成這次展覽,如常法師特別頒贈星雲大師「一期一會」一筆字結緣,由基金會執行董事張玟珍代表接受。

題名「一期一會」意指「一生僅有一次的相會」,這不只是在茶道中用來提醒人們珍惜每次茶會之相聚,更期許在展覽中所呈現茶道文化內涵,能帶給民眾「絕無僅有的相遇」,期盼藉由茶道中歷史、儀式與工藝所呈現的各種面向,帶領參觀者進入日本茶道文化精緻藝術與美學哲思之世界;「一期一會─日本茶道文化特展」即日起在佛陀紀念館本館2樓第三展廳展出,展期至11月13日止。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