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6年5月17日星期二

歡慶佛光山50歲 「話說佛光山」回顧篳路藍縷開山史

【中華海峽兩岸新聞報記者洪秋亮/于郁金/高雄報導】「有你們大家,才有佛光山!」5月14日在佛光山藏經樓宗祖殿登場的「話說佛光山」分享會上,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誠摯感謝所有信徒的護持,共創50年人間佛教弘法奇蹟;並親自為對佛光山勞苦功高人士頒贈感謝狀、披掛彩帶,用具體行動表達對他們的感念,「吃果子拜樹頭」的不忘本情懷,讓別開生面的「慶生會」格外溫馨。

為慶祝開山50週年紀念,佛光山從14日起,一連3天展開「話說佛光山」分享會,邀請來自各界的老朋友、老信徒及資深長老,分享跟隨佛光山艱苦奮鬥、歡喜成長的點滴與心路歷程,說出一則又一則「荒山蔓草化為殿宇輝煌」的傳奇。

「不只看今日的金碧輝煌、雕梁畫棟,更要回顧50年來的披荊斬棘。」星雲大師強調,許多默默耕耘的「小人物」,才是佛光山開山至今的重要功臣:像山上的木造工程,始終由同一個家族團隊承擔,父子攜手,50年未變,殊為難得;另有一位失聰者,在山上煮飯50年,10分鐘內可以煮出供養千人的飯食。他們都是值得感謝、表彰的「功德主」。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向所有出席者致意,感謝他們一步一腳印,跟隨佛光山成長;也期許眾人不忘初心,繼續護持,讓人間佛教源遠流長。

在藏經樓宗祖殿登場的首場「話說佛光山」,由佛光會中華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和人間福報社長金蜀卿主持,邀請佛光山長老慈莊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榮譽總會長吳伯雄、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長庚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成功大學校長蘇惠貞、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亞中、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理事長陳順章、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總會長趙翠慧、人間福報總主筆柴松林、佛光山叢林學院教授鄭石岩與談。或妙語如珠,或鏗鏘有力,透過他們亦莊亦諧的娓娓細訴,憶苦思甜,譜寫出赤手空拳、篳路藍縷的開山史。

佛光山女眾大師兄慈莊法師,為分享會「開鑼」。身為美國西來寺創寺住持,慈莊法師細訴帶著美金2萬元遠赴洛杉磯覓地建寺的經過,從教堂到馬房到莊嚴殿堂,從化解社區疑慮反彈到與社區融為一體,箇中艱苦不足為外人道;然而落成當日,湧進上千華人,可見海外華人對佛法的渴求。

「我本來對她很失望,因為她沒有善根、沒有佛性。」星雲大師趁機「爆料」,慈莊法師出家前,是蘭陽女中的高材生兼自治會會長,因受228事件波及,差點成為槍下亡魂,身心備受折磨;在星雲大師接引下,開始到雷音寺聽經聞法;後來奉命到臺北經營臺灣第一家佛教文物服務社,一人扛起進貨、搬貨、送貨的沉重任務。星雲大師不吝肯定自己的大弟子:「沒有慈莊,就沒有當今的臺灣佛教文化。」

吳伯雄和星雲大師的因緣,則始於1949年;星雲大師在兵荒馬亂中來台,暫時寄身中壢圓光寺,卻因沒有身分證件,無法報戶口,眼看必須離台;當時吳伯雄尊翁吳鴻麟是中壢警民協會理事長,出面解決問題,大師方得以繼續留在臺灣,展開弘法大業。

吳伯雄感性指出,他父親一生行醫、從政,都不算什麼;巧遇大師,施予援手,才是最大功德。「而這福報落在我身上」,吳伯雄指出,星雲大師不忘舊恩,接引他擔任國際佛光會總會長,為他帶來重大影響,「搞政治的人往往變壞,至少我沒有變壞」。

曾任教育部長的楊朝祥,因為感佩星雲大師的教育理念,答應接掌佛光大學。現在他常得意告訴別人:「因為我有慧眼,才挑選佛大當人生第二職場。」

楊朝祥憶起首次和星雲大師交流辦學理念時,大師提出「辦一個有現代意涵的書院大學」,讓重視全人教育的他非常心動!他特別感謝星雲大師充分授權,讓他全力經營學校,讓校園蒸蒸日上。

最讓楊朝祥難忘的是,星雲大師常一言驚醒夢中人。如「情願用到壞掉,不要擺到爛掉」、「不要因小失大」、「辦學不能唯利是圖」,前者讓他大膽開放佛大校園,資源讓社區居民共享;後兩者讓他力排「調漲學費」聲浪,堅持採公立大學收費;在少子化危機下,佛大招生率不降反升,今年申請入學招生率勇奪私校冠軍,在所有大學中也排名第二。他感佩地說,這一切都要感謝星雲大師的智慧遠見。

長期擔任大師醫療小組召集人的陳肇隆,因參加佛光山佛學夏令營,奉「英俊挺拔」的大師為偶像。他從醫生角度,介紹這位「不太合作的病人」。星雲大師先後兩次中風住院,醫師查房時,他從不關心自己的病情,只急著想請假、出院,回山工作,因為他把全副心思放在弘法志業。在陳肇隆眼中,星雲大師和王永慶有兩個共同點:「每天和時間賽跑、分分秒秒在思考能為世界做什麼」。

「大師是人類瑰寶,他的健康值得大家重視,有緣照顧大師法體,是我的榮幸。」陳肇隆提起星雲大師因二度中風,緊急送到醫院時,同仁發現星雲大師身穿袖口磨損的老舊僧袍,對大師的儉樸、嚴以律己,十分感佩!而大師心細如髮,赴海外弘法時,不忘體貼隨行醫護人員的生活起居,讓同仁倍覺窩心。

蘇惠貞則是因為父親是佛光山資深功德主吳修齊居士的助理,間接與大師結緣,年幼時常穿著可愛的裙子,跑跑跳跳出入佛光山,親眼見證開山初期一磚一瓦砌築佛光山的艱辛歷程。她印象最深的是,父親巡視山上工程後,總會向吳修齊叨念「這個夢為何要做那麼大」,語氣中有著不解、不捨,也有著欽佩;而今,星雲大師的「夢」已一一完成,印證「心量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身為大學掌舵人,蘇惠貞特別羨慕佛光系統大學走出自己的風格,包括提倡「飲水思源、眾生平等」、師生「如師如友、如父如子」,這是宗教家辦學才有的特色。

張亞中則發揮自己的政治專業,替大師長期蒙受「政治和尚」的誣蔑叫屈。張亞中強調,從政治學角度,政治的目的在「讓大家過好日子、去除分別心」;星雲大師長期透過關懷政治,教導民眾守五戒、無分別心、相信因果,猶如聞聲救苦的觀世音,不斷散播善種子,致力社會祥和,表現了一個愛台灣者的責任與承擔。「在大師身上,我親眼看到了政治的『正知正見』。」

「人間佛教和兩岸和平,關係密切。」張亞中表示,兩岸法理上的內戰始終未見平息,大師出於慈悲,奔走兩岸,把人間佛教帶到對岸,冀望對岸人人成為人間佛教信徒,就可減少兩岸兵戎相見的悲劇。他也邀請所有佛光人,幫星雲大師完成「兩岸走向永久和平」、「人間佛教在大陸生根」的大願。

曾見證「佛光山圍山」事件的陳順章,分享大師「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不逃避困難」的解決問題智慧。當年佛光山周邊的果農,常逕自駕駛拼裝車進出菩提路,險象環生;大師為了根本解決問題,不再讓果農借道,竟引來果農「圍山」抗議;幸而大師堅持不退讓,由第三方出面斡旋,化解危機,今日信徒才能輕鬆在菩提路上漫步。

談及大力護持文化、教育的因緣,曾宣稱「不當佛光人,要當慧慈人」的陳順章表示,因為長期閱讀《覺世旬刊》和《普門雜誌》,發現「人間佛教很公正,有因有果」;又得知佛學院為培養人才,不惜重金禮聘一流師資,非常感動,開始發願護持。

「這段秘辛,一定要公諸於世。」口才超好的佛光壇講師趙翠慧,一出口便吸引大家洗耳恭聽;1994年為籌募佛大經費,首次舉辦書畫義賣拍賣會,為何能募得2億1千萬元?而且創下同一物件,同場再三拍賣的獨一無二紀錄?其中自有「大師威德力」感召。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星雲大師決定義賣他人捐贈的書畫籌款時,趙翠慧發現大師珍藏的作品有不少「假貨」,便建議星雲大師邀請故宮專家鑑定。

約定當天一早,星雲大師先連夜掛好上百幅書畫,方便專家鑑定,同時邀請捐畫者參與其事;出人意外的是,不少捐畫者決定收回原作,改捐更精采的作品,大幅提升拍賣物件品質;施金輝的畫作,更創下再三拍賣、由10萬飆升到300萬的史無前例紀錄;趙翠慧歸結原因,「大師的恭敬心,感動了身邊所有人」。

柴松林雖非佛光山信徒,卻願意以文字般若護持人間佛教,16年不變,原因何在?柴松林細數星雲大師所展現的「致命吸引力」:首創住持任期制,建立可長可久的傳法制度,不僅是佛教史,也可能是世界宗教史的唯一事例;組織力驚人,成立會員百萬計的國際佛光會,完成許多外交大使也束手無策的任務;成立單位、人數最多的「人間佛教讀書會」,鼓勵佛光人讀書,變化氣質,培養人文精神;創辦佛教界唯一的綜合性報刊《人間福報》,適合全民閱讀,有助淨化社會人心。

「佛光山最大貢獻,是培養出很多有教養的人。」柴松林指出,星雲大師言語溫和,尊重弱勢,熱心助人,樂於追求新知,是「教養」的最佳寫照,因而帶動僧信二眾也溫文有禮,成為有教養的人,讓華人贏得全球尊敬。

「認識大師的經過,宛如一段童話故事。」鄭石岩憶起7歲時陪同罹患肺結核的母親到雷音寺禮佛,至今腦海中還留存著一位「身高如泰山」的「長者」,開示母子「要造命、不要宿命」,並手寫「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書法相贈的畫面,那位「長者」就是大師。緣結65年,鄭石岩目前應邀在佛光山叢林學院任教。

鄭石岩最佩服大師施展方便法門,教化無窮大眾,讓佛法深入普羅大眾心中。當年的雷音寺,成人參加法會,兒童參加「兒童班」,中學生參加「光華文理補習班」,青年加入歌詠隊、藝文班,不同年齡層可以「各取所需」。尤其大師發揮創意,首次在佛誕節推出「佛陀遶境」,廣結善緣,只見家家戶戶放鞭炮,拿香敬拜,那些歷歷如繪的記憶,讓鄭石岩感動至今。

由於適值農曆4月初八佛陀誕辰,來自各地的信徒除了回山浴佛,同時歡喜為佛光山慶生,成為「話說佛光山」分享會最佳聽眾。滿座人士,聽著點點滴滴不為人知的開山故事,感動之餘,更多的是訝異和敬佩,笑聲、掌聲、驚嘆聲洋溢全場。

來自高雄的蔡忠宏,帶著妻子王秀玲、女兒蔡佳雯,一家三口出席盛會。「在惡劣環境下,他們展現的毅力、堅忍,太讓人感動了。」王秀玲說,聽著與談人分享當年做夢、築夢的勇氣,覺得自己要更努力。

「大師好厲害!」剛從英國回來的蔡佳雯直率的說,很難想像一個一無所有的人,能發揮那麼大的感召力,值得年輕人深入探究學習。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