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7年7月26日星期三

盧根陣:「南明印記:金門無可取代的歷史文化資產」

【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筆名盧根的盧根陣,畢業於復興美工,現為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其西畫、陶藝本相當拿手,不僅是金門畫家、陶藝家,也是金門縣美術學會、金門縣攝影學會、金門縣陶藝學會的發起人,作品曾多次獲獎。





    小編業經盧根陣之原創作授權相關文字與照片授權,期盼分享海內外更多讀者,同時,表達對過去為金門奉獻犧牲的致上敬意與感恩!分享如下:
「南明印記:金門無可取代的歷史文化資產」
2017年,是金門開基1,700年(317-2017),也是魯王400年誕辰;金門人盼待了半世紀,國寶《皇明監國魯王壙誌》終於回家了。
    為彰顯金門一段影響國族脈動的重要南明史,由金門文化園區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籌劃,2016年12月開啟兩岸首辦「南明史蹟與宗族文化論壇」及南明史蹟展,至2017年6月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合辦下,國寶《皇明監國魯王壙誌》終於回家了,讓兩岸博物館界、文史學者、詩人、宗鄉親齊聚一堂,以金門為中心聚焦南明史。                                 
    南明政權雖僅短短持續了40餘載,其相對於金門在中國歷史位階自宋而明,突顯出金門重要而特殊的位置,因此,《皇明監國魯王壙誌》的出土,為金門揭示了多層次的歷史意義;南明在金門留下的特殊歷史印記,堪稱是金門無可取代的歷史文化資產;而金門歷史博物館爭取到國立歷史博物館支持,讓魯王壙誌返鄉展出,有三個深層的意義,包括中國歷史中的南明史、兩岸歷史中的金門位置、南明史中金門人的民族氣節,是國族史、島嶼史、也是金門人的家族史。
    南明,國族史最沈重的一頁;魯王朱以海題於金門古崗村郊獻台山上的「漢影雲根」石碣因地質鬆動、崩塌,「根」字已消失;埋藏了將近300年,1959年得以出土的《皇明監國魯王壙誌》,南明的一段歷史,魯王與明室遺老的民族氣節,可說也盡在這塊質屬玄武岩的壙誌間。
    南明文化論壇、文化展之後的重頭戲就是迎回國寶魯王壙誌回到金門展;還記得2014年12月27日,金門縣長陳福海甫就任的第3天,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張譽騰在本人及燕南書院院長楊樹清、地方文史人士陪同下,前往縣府拜會,陳縣長當即向張館長表達鄉親盼待半世紀前在金門出土、列為國寶的《皇明監國魯王壙誌》及相關文物能回到金門展出;經2年多時間努力、協調後,如今,國立歷史博物館與金門史博館携手共同完成了艱鉅的歷史任務,以「金門文物合作策展交流計畫」獲文化部全力支持,在魯王400周年冥誕日,促成了國寶返鄉盛事,將在金門展出3個月,藉由這個重大特展,我們也期盼能喚起兩岸史界攜手重新正視金門南明史與所處的中華文化歷史地位,進而強化了金門自身及其史料館藏展示內涵,展現金門特有的歷史文化魅力。
    關於金門與南明、魯王這一段歷史,又衍生出了許多傳奇故事及豐富的文化地景人物,譬如天地會與洪門、洪旭、中秋博餅都產生關聯,南明兵部尚書盧若騰(1600-1664)與當時燕南山太文巖的達宗和尚交好,時有詩詞應對,而達宗與道宗兄弟據傳就是金同天地會之會首,魯王朱以海則係天地會精神領䄂;詭譎多變的南明風雲,彈丸之島的金門人,竟在不知不覺中,捲入了南明歷史驚濤駭浪的一頁;又因20世紀,伴隨著魯王真塚、壙誌的出土,破解了魯王為鄭成功所害之歷史疑雲,還鄭氏清白,但兩人在金門的君臣關係卻啟人疑竇;魯王在金門走投無路,貧病交迫,只好落地生根;鄭成功擁兵自重,自號「延平郡王」,據台反清復明,經營台灣為核心,開啟對台灣發展至鉅的「明鄭時期」。
    魯王朱以海在冥冥中率明室遺臣、遺民來金,雖然已是王朝日落,但無意中卻突顯了金門的文化地景價值;因此,陳福海縣長亦傳達「期待藉由迎回魯王壙誌,帶動金門南明史研究文物保存,衍生景點觀光益」。
    從2016年兩岸南明論壇、史料展,推進到2017年「魯王400年冥誕:國寶壙誌金門特展」,有利深化兩岸南明史蹟與南明文化研究,也突顯金門所處的兩岸歷史文化與時代意義,特別是此時此刻在兩岸政治時空下,輝映出金門特殊的歷史、地理、政治、文化,面對未來可能產生的深遠影響,同時可提共兩岸學者專家、金門文化產業推動者,更厚實的歷史、宗族與學術研究材料及文化觀光資源,它們或可涵蓋:
(一)深化南明文化與宗族文化,串聯兩岸文化地景,提升金門文化觀光資產。
(二)發展以金門為核心的「南明學、宗族學」學術價值,彰顯金門在中華文化特殊的歷史地位。
(三)推動「兩岸南明文化資產聯盟」、「宗族文化研究中心」,開啟兩岸學術合作新里程,維護共同的文化資產,展現金門在兩岸當代史上獨特的歷史印記與資產維護任務。
(四)以金門聚落家廟為核心,串聯華人宗親尋根平台,推動「金門宗族數位館」,彰顯了不可割捨的血脈根源。
(五)以歷史文化作為兩岸和平支點,相對於金門島嶼地位更是兩岸歷史擺盪的和平支點,足以在歷史時空中展現出特殊的時代意義,跨越歷史的鴻溝,並致力實踐「兩岸學術文化島」、「觀光休閒樂活島」、「閩南文化創意島」的縣政願景目標。            
    南明文化論壇、文物展之外,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配合魯王壙誌及相關南明文物展,從歷史與文學視角發揮,以「南明詩韻:魯王.歷史.文學.島嶼誌」為主題,進行首屆兩岸詩會,感謝兩岸三地詩人、史學者、文學家、藝術家及宗族研究協會,中華金門筆會、燕南書院等藝文團體熱情參與,深化歷史、土地的文化氛圍及文學底蘊。                     
    「魯王400年冥誕:國寶壙誌金門特展」所帶來的展覽及活動效應,我們評估至少已產生出:
1、落實歷史現場活化,深化博物館典藏及教育精神,  建構兩岸文化交流與資產維護,突顯金門歷史位置,提升文化亮點與觀光資源 。
2、藉由國立史博館與金門史博館,兩館首度跨海合作,提升了博物館文物展演、科技展現, 結合地景史蹟 ,過程中的安全維護及環境控制等合作研習,帶入雙邊理論與實務觀摩、研習交流、人才培訓的效應。
3、藉由兩岸文物史料對接與遺址踏勘、有利「台灣學」與「金門學」的連結、有助了解金門地方文化,豐富自身文化產生與文化主體性之建構。
4、國寶首度與金門聯合展示,是歷來金門文物層級最高的展覽,具有強烈的發展意義及館際交流價值,有利彰顯金門歷史博物館未來地位及文化觀光熱潮。
5、國立歷史博物館與金門歷史博物館合作出版展出專輯,足以為兩岸南明研究重要文獻及金門鄉土教材,將有利促使學術研究價值及「南明學」發展基礎。     
    金門開基1700年,魯王冥誕400年,藉由這次國寶魯王壙誌金門特展帶來的推力作用,我們也深深期盼,能匯聚出文化大能量,重現古官道、南明歷史迴廊,打造一道古往今來的金門詩路,漢影流芳。(本文作者為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館長)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