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7年4月12日星期三

認識銀膠菊 共同防除保護生態環境

【記者于郁金/綜合報導】有「國際毒草」之稱,常被民誤認為「滿天星」的「銀膠菊」,具有劇毒,蔓延全台,對如何有效根除的報導,始終一籌莫展。林務局表示,有關報載「毒草」銀膠菊大量繁衍,彰化170公頃土地淪陷案,自民國99年起,即開始補助各縣市政府執行防除,至105年已防除銀膠菊4,573公頃,今(106)年仍持續積極辦理。



手部或皮膚接觸「銀膠菊」後會潰爛,不可不慎!因其很容易透過風力或是動物傳播在其他地方生成,因此在荒郊野外,或市區厝前厝後空地常可見,其對環境適應性強、生長迅速,已經危害到本地原生植物的生長空間,並威脅到農業生態系,以及對居民生活已具嚴重威脅。

林務局說明,銀膠菊分佈於田梗、農路兩旁及鄉間家居旁小空地等人,為活動頻繁之處,為避免民眾接觸引發過敏, 林務局與各縣市政府攜手合作,透過宣導活動讓民眾認識銀膠菊,願意自動防除自有私有林地的外來種銀膠菊。

林務局呼籲,銀膠菊防治方式,以人力或簡單器具拔除為主,農地可用農耕機具翻除,拔除後,植株可置於黑色塑膠袋中悶腐,或乾燥後焚燬,因銀膠菊之腺毛、短柔毛及花粉,易造成人體過敏性反應。

林務局提醒民眾,在執行防治工作時應著長袖衣物、戴手套和口罩,接觸後儘速洗手;至於在大面積的農地、閒置荒地,必要時,可噴灑經防檢局核可之化學藥劑進行防治,包括復祿芬(萌前除草劑)、固殺草、嘉磷塞、巴拉刈(萌後除草劑)等。

來自外來植物銀膠菊,為菊科銀膠菊屬的植物,其外觀與滿天星相似,,原產於中南美洲,分布於越南、臺灣以及中國大陸廣東、雲南、廣西、貴州、西南等地,生長于海拔90米至1,500米地區,多生於曠地、路旁、河邊和坡地上。

因為國內環境適合其生長,銀膠菊快速在臺灣蔓延!主要長在低海拔及濱海地區的農地、草生地、荒廢地、田埂、溝渠、道路分隔島及路旁邊坡,甚至入侵到居家四周及庭院鄰近成群叢生;自1988年發表為臺灣新歸化雜草後,由高屏地區往北蔓延,目前已大量分布在臺灣西部和金門。

根據特有生物保育中心與興大實驗林管理處調查顯示,銀膠菊族群由南往北蔓延,除南部高雄、屏東等縣市有大量族群外,中部彰化縣濱海鄉鎮也發現大量族群,近年來其族群有往山區延伸情形。

銀膠菊為菊科銀膠菊屬的植物,為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或灌木,莖高約30至150公分,上部多分枝,具主根;葉互生,一回羽狀全裂至二回羽裂,正面綠色,背面銀灰色,花白色,瘦果黑色;每到春天就陸續冒出,全年幾乎一直在開小白花。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指出,銀膠菊全株有毒,主要的毒性化學成分為銀膠素(Parthenin),有「國際毒草」之稱,釋出的花粉會引起人體過敏、皮膚炎、鼻炎等,吸入過多可能會造成肝臟和遺傳病變,辨識銀膠菊與滿天星,可從花梗粗且具有柔毛,而銀膠菊的幼株與艾草相似。因為對人體有害,故剷除銀膠菊時,應口戴口罩、手戴手套。必要時,應以火焚被剷除的銀膠菊,除過後的人員,也應洗手,避免病變。
(圖:特生中心黃士元博士、林務局科長蕭祺暉提供,以及引用維基百科)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