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7年4月1日星期六

(影音新聞)金門文化園區推動「夢土計畫」草編家鄭梅玉麥田創作撥種

【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逢此春耕時節,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推動「2017風水金門-夢土計畫」,選定金沙鎮青嶼麥田為駐點基地,活動特別邀請來自臺東國內知名草編家鄭梅玉老師,利用稻子熟成之際默默進駐麥田創作,計畫自3月24日起實地實驗創作,為期10天,園區藉此「夢土計畫」,希望將活動成果分享傳授在地校園學子及聚落村民學習用小麥桿體驗創作,展開在地文化地景與產業探索及編織技法體驗,讓學員們從樸實生活中體會鄉土文化與手作事物,從而試探金門文化產業與原地取材發展與創作樂趣。












鄭梅玉老師原為是生物老師,從小有雙靈巧喜愛編織的手,在文化志工期間擔任過當時國寶級的黃嬌女士「藺草編織」課程的義工,從此步入其藺草編織的創作歷程;其作品特色在於將傳統「平面」編織轉為「立體」手法,將平凡的草編工藝提升上耀眼的藝術平台;並能展現難度甚高的大型裝置藝術,技法創新,考究真實感,初期以實地住民生活型態,創作原住民系列,曾以「與海共舞」等作品,榮獲多項手工藝獎;本次邀請鄭梅玉老師將以金門聚落生態景觀結合藝術與在地人文探索,尋求金門文化產業發展與自我亮點形塑,同時分享其在地麥草創作心得,希望能散播金門文創的種子。

金門縣文化園區表示,文管所以《朝山夢土˙海天共舞》為文化深耕計畫,致力永續島嶼發展,山海家園為念,深入農村生活形構文化新體驗;期許結合在地生態資源與常民文化為發展目標,推動「聚落創生」,深入農村,擴大「社區博物館及校園博物館」文化體驗場域,期以島嶼生態、土地人文、傳承創新結構出「活的博物館島」,展現出島嶼特殊的文化力、生命力與永續力;將金門特殊產業、民俗、人文與文創等多樣面貌有效維護與推展;本活動同時結合金門縣文化局補助拍攝的「鞠麴」紀錄片,由知名導演何明瑞全面策畫深入麥田現地紀實,完整紀錄呈現,並將「金門的美好」傳播介紹傳遞給國內外等國際文化媒體。

此次鄭梅玉老師現場草編創作活動,金門縣文化園區特別於博物館內親子遊藝館加場舉辦教學分享,提共更多有興趣學員探索麥草妙趣橫生的創意,激發多元體驗學習。文化園區博物館將持續結合親子游藝講堂,推出四季與十二節令、傳統二十四節氣等相關親子共學活動,文化園區為一多元文化共學的生活場域,致力以文化傳習創新,歡迎鄉親踴躍參與,此次活動時程地點分別於青嶼(金門最大的麥田,產業道路旁)為進行小麥現地創作基地。

金門縣文化園區表示,感謝述美國小的校長師生的支持協助!此次活動期程為28日於述美國小內教導師生草編創作、29日與述美國小師生於青嶼小麥田現地共同創作外,31日(上午9時30分至11時30分)文化園區歷史民俗博物館親子游藝學堂進行何浦國小師生草編創作分享活動,當日下午14時至16時開放青嶼麥田現地體驗創作,歡迎有興趣的鄉親朋友共襄盛舉;歷史民俗博物館開放時間為上午9時至下午17時(每周一休館),詳情請洽082-351030#403鄭小姐。

出生於1956年臺灣編織工藝家鄭梅玉,主攻藺草編,生於高雄市,因喜好編織,立志成為家政老師,卻在大學聯考時意外考入彰化師範大學生物系,成為一名生物老師,被派到臺東新生國中;在1991年林黃嬌老師在台東文化中心展出藺草作品後,重新燃起鄭梅玉對編織的熱情;在1994年報名林黃嬌老師的藺草編課程,後來更遠赴大甲向國寶草編藝師柯莊屘學技,隨後又向鹿港黃志農老師學「柴絲草」編織,將柴絲草融入藺草編,增添作品的活潑性;1998年起,鄭梅玉以「胼手胝足」參加文建會舉辦「第1屆傳統工藝獎」,獲得編織類佳作,此後連年參加各種比賽,屢獲肯定,因此被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列定為工藝之家。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