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海峽兩岸新聞報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所有的昆蟲中,鞘翅目的甲蟲因為外型威武,可以輕易的吸引許多人的關注,離島金門沒有臺灣常見的獨角仙,但在即將解開戰地管制的大、二膽島上,卻有著類似的甲蟲—「姬兜蟲」。
「離島中的離島」大膽島隸屬於金門縣烈嶼鄉,過往均為軍事管制區,2013年行政院同意大、二膽島卸下戰甲,交由金門縣政府管理,並預定於計2015年7月1日試營運觀光,金門縣府相關局室已陸續進行各項前置準備工作。
即將於7月1日試營運觀光的金門大、二膽島,發現長得像獨角仙的「姬兜蟲」。金門縣政府建設處處長翁自保表示,有關大膽島開放訊息經媒體批露後,陸續有退
役軍友通報島上有姬兜蟲出沒訊息,經搜尋網路相關昆蟲論壇,曾有民眾販售傳聞來自於大膽島之姬兜蟲,而幾次的探勘作業中,也於島上的燈柱下方找到昆蟲遺
骸。
「姬兜蟲」屬於鞘翅目之大型甲蟲,目前已確認中華民國領土中僅分佈於臺東縣的綠島、蘭嶼,大二膽上的姬兜蟲外型與綠島、蘭嶼所產之姬兜有明顯差異,依照地理位置推斷,可能為福建分佈的種類或是其亞種,若推斷屬實,則大膽島姬兜將成為台灣產兜蟲亞科中的第10種兜蟲。
「姬兜蟲」體型較獨角仙稍小,與獨角仙最大的差異在於胸部的背角特別發達壯碩,而頭角則比獨角仙相對短小;姬兜,體型圓胖的牠、雖著有著更可愛的喜感,但在繁殖期,為了爭取交配的機會,會利用頭角與胸角當成鉗子,作為打架的工具,在泰國甚至有鬥姬兜蟲的習俗。
甲蟲外型與日本傳統武士盔甲相像,故有甲蟲武士之稱,大、二膽軍事價值與歷史濃厚,姬兜蟲不僅深具當地生態特色外,更可做為軍事武的裝延伸意象。
金門縣政府農林科科長鐘立偉表示,近年曾有金門縣烈嶼鄉親在野外抓到「姬兜蟲」,推斷應為大二膽島上擴散的物種,另在訪談軍友的過程中,20多年前的花崗
石醫院附近,亦曾發現「姬兜蟲」出沒的紀錄;後續金門縣府將委請相關學術團體進行棲地的調查與研究,在了解目前族群數量後,在評估是否有需進行保種或其他
的保護機制的工作。
由於尚未確認大膽「姬兜蟲」的種類,生活史暫以福建分佈的翹角姬兜作為參考;翹角姬兜為一年一世代之昆蟲,不同發育階段的平均時間為卵21天,總幼蟲期
188天(1至3齡),前蛹期14天,蛹32天,成年雌蟲壽命102天,成年雄蟲壽命90天;雌蟲的平均產卵量每隻可產55顆卵。
2015年4月9日星期四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