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5年4月27日星期一

經緯線穿起絲綢之路 佛光山「絲路經緯‧毯說」說故事

【中華海峽兩岸新聞報記者洪秋亮/于郁金/高雄報導】您一定熟知阿拉丁與飛毯的神奇故事,卻不一定知道波斯地毯承載著伊斯蘭與東方文化交融的歷史,更難以想見巨幅波斯掛毯上,會 出現千手千眼觀音菩薩聖像、敦煌「藥師經變圖」壁畫!不管是聽過阿拉丁的故事,看過阿拉丁卡通、電影的人,應該都想要坐上飛天魔毯、用神的視角看世界 吧?!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絲路經緯‧毯說」文化展,透過「皇城風度」、「西北風塵」、「敦煌燦爛」、「中西合璧」4個主題版塊,展現其風華!讓魔毯帶我 們翱翔空中,用飛快的速度環遊世界吧!

第2屆海峽兩岸文化遺產節暨第5屆海派文化藝術節展開,佛陀紀念館4月25日上午舉辦「絲路經緯‧毯說」文化展開幕式,而「絲路經緯‧毯說」文化展,是海 內外首次完整呈現波斯地毯文化藝術的展覽,當日上午10時在高雄市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舉辦開幕茶會,開幕記者會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中華藝術宮黨委書記暨副館長李勝、上海波斯經典地毯有限公司董事長秦岩共同主持,秦岩特別把「藥師經變圖」掛毯捐贈給佛光山典藏,由心保和尚代表接受;大陸文化部副部長楊志以中華文化聯誼會顧問身分參展,策展人秦岩導覽解說。





「絲路經緯‧毯說文化展」由中華文化聯誼會、上海文化聯誼會、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4月25日上午出席貴賓包括立委 邱議瑩、許智傑、大陸文化部副部長暨中華文化聯誼會顧問楊志今、中華文化聯誼會副秘書長李保宗、理事黃曉華、廖冰、上海文化聯誼會辦公室主任周丹艷、上海 油畫雕塑院美術館副館長傅軍、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財務處長金京生、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館長陳訓祥賢伉儷、前高雄市副市長李永得等兩岸文化人等。
為什麼地毯的價值,從地面裝飾走向了藝術欣賞?古代的波斯和敦煌絲路,又能如何擦撞出什麼火花?當走進高雄市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2樓第3展廳「絲路經 緯‧毯說文化展」,展示敦煌石窟藻井壁畫「三兔飛天」、敦煌燦爛「蓮紋飛天」、「西北風塵-錦繡西域」等,讓您彷彿落入時空藝廊,可以一睹過去無法探知的 絲路奇蹟!
「老地毯,新生命」,古老紀事,可從編織掛毯說起,從地毯的功能來看,距今大約2000年前的地毯,就已具有「禦寒」和「記錄」兩種作用;禦寒」,一般人 皆能理解,而且自從地毯進入千家萬戶後,其裝飾效果,亦隨著居住環境,不斷持續改良精進;而用地毯作為載體來「記錄」日常生產勞作的習慣,卻早已被各種媒 體工具所替代。
「絲路經緯‧毯說文化展」4個主題版塊,展現其風華!「皇城風度」以其傳統文化的深厚、中華主流美學的思考,讓觀眾感受到文明古國平靜而不平凡的氣度; 「西北風塵」表達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交融的樸實;「敦煌燦爛」表達絲路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交集,令絲綢之路不再遙遠,而「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千年感慨,更幻 化為相逢一笑的親切;「中西合璧」則讓觀眾驚嘆東方智慧與西方情趣相遇的奇蹟。






「絲路經緯‧毯說文化展」,透過完全手工的編織藝術,從中一探神祕的莫高窟;敦煌第三窟千手千眼觀音及飛天的壁畫,也能綿密織繪在掛毯上;織毯上的千手觀 音和佛館本館觀音殿的千手觀音,彷彿在對話;而來自古老的波斯掛毯,從昔日的遊牧地毯(部落地毯)、鄉村地毯、城市地毯到宮庭地毯,透過隨時對話、欣賞、 觸摸,一解古老文化的思縈。

佛陀紀念館指出,「絲路經緯‧毯說文化展」共展出31幅作品,展場分「皇城風度」、「西北風塵」、「敦煌燦爛」、「中西合璧」4個主題,展出不同時期、地 區、形式的地毯,按年代、地域、創作風格來區分,展出多幅臨摹敦煌莫高石窟的精采壁畫作品,更讓大眾看見鮮明的產地之別;其中,由新疆和闐製作的「錦繡西 域」,少見的以紅為主色調,有近300年歷史,是此次展品中年代最久遠的作品;至於「中西合璧」單元,出現大量青花瓷圖案、景泰藍色調,構圖新穎,則是 1920至1930年代,美、法、中3國合作的作品,以銷售到歐美為主,鋪陳許多美麗故事與文化能量,讓絲綢之路不再遙遠不可及。

「絲路經緯‧毯說」文化展中,展出的各式經典地毯,繁複的圖案、精巧的配色,純手工編織,經線、緯線細密交錯,鋪陳出一部又一部偉大史詩,彷彿可以聽見遊牧、農業與海洋民族的喁喁私語對話。

「絲路經緯‧毯說」策展人上海波斯經典地毯有限公司董事長秦岩,是展出作品的收藏者和委製者。他出生於甘肅蘭州,曾在敦煌莫高窟擔任8年日語導覽,後來改 做地毯生意,發現波斯地毯承載著中西文化交流的豐富意涵,遂開始在海內外大量收購,進一步把曾令他著迷的敦煌佛教壁畫,當做製作地毯的主題。

秦岩表示,藝術源於生活,人類使用地毯歷史有4千多年,原是西亞遊牧民族的生活必需品,後來演變為表現文化藝術的媒介;漢代經由絲路傳入中國,新疆、寧 夏、北京、蒙古都是毛毯主要生產地,提供實用性的地毯和裝飾性的掛毯,技藝傳承自波斯,圖案、構圖則已本土化;這次展出的收藏品,年代從清朝中葉到西元 1930年代,每一件作品都飽含著能量與故事,體現絲路對中華文化的深遠影響。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表示,絲路是文化之路,串起東亞和西亞的交流,把佛教和西方文化帶入中國;而「絲路經緯」展也由海峽兩岸攜手促成,對溝通文化的貢獻, 不亞於當年的絲路。「好的東西,應該讓他活起來。」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指出,第一次看到秦岩收藏製作的地毯,非常驚艷吸睛,因為用波斯編織工藝呈現佛 教文化,這種媒材非常少見,和中國四大名繡的風格截然不同,便大力邀展,讓國人感受絲綢之路所促成的文化融合。

大陸文化部副部長暨中華文化聯誼會顧問楊志今,則以「情感友誼之路」形容絲路。楊志今表示,絲路串起歐、亞、非的經貿文化交流,參觀這場特殊的「絲路經緯‧毯說」,可以追憶絲綢之路的輝煌歷史,重溫東西文化的碰撞歷程,看見中華民族的生命力與創造力。

據悉,古代世界著名的地毯產地有波斯、土耳其、克什米爾等,在絲綢之路的文明交流中,其新疆和田、內蒙、山西、河北、寧夏、西藏等地區的毛織裁絨地毯,也 得到了發展,不僅西北地區遊牧民族的生活離不開它,連唐宋元明清的宮廷裏,都有使用地毯的習慣;而此次透過「絲路經緯‧毯說」此次展覽,乘上了神奇的阿拉 丁神毯,感受地毯文化無國界的藝術之美,歡迎共同探索經緯線藝術織毯的藝術魅力!

「絲路經緯‧毯說文化展」4個主題版塊
◆「皇城風度」版塊
主以老北京地毯也稱為燕北地毯,通常以藍白為主調,如「運會百寶」,毯心是「四角一團花」的格局,毯面以花草—鼎爐—花草—鼎爐的格式縱橫鋪陳;呈現出百 花繚亂,百鼎大觀,百寶呈祥,百運皆至的大風情,像一場北京評書,說盡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綿延世俗;「書香伴紫玉」恰似庭院主人時常駐足的地方,和風煦 日,太湖石邊,兩三知己,讀幾頁古書,下盤圍棋,看天高雲淡,這是中國文人的生活;有詩道:「書香伴紫玉,雲子遊乾坤,絲弦散太虛,圖畫看南山。」而「青 絲細語」則點出了老壽、厚道、富貴、子孫綿延的主題意念。
◆「西北風塵」版塊
西北是漢唐絲路古道,也是遊牧與農耕文明最後相安相合的富貴團圓地方;明清時代,新彊、蒙古、寧夏、甘肅、西藏等,都是以王朝宮庭用毯為主,如「繁枝如雲 花更好」、「鳳穿牡丹」;另如「錦繡西域」屬於新疆五枝花式的傳統樣式,五枝花作為主體圖案,向四面有序延伸,逐漸形成了對稱、錯位、具象抽象的裝飾性花 飾,鋪天蓋地,重重疊疊,讓人心醉神迷;「連連福到」以寶藍點出草龍拐子的眼睛,就有了蜿蜒曲折的「壽」字形態,寶藍色點出蝙蝠的腦袋,蝙蝠翩翩起舞;蝙 蝠與「壽」字草龍拐子之間,就有纏枝牡丹幽靜相隨之境,也有了天降雙福、福壽雙全的期待。
◆「敦煌燦爛」版塊
敦煌壁畫從公元3世紀至18世紀,產生了繁盛的視覺圖像,亦從絲綢之路,融合了東西方文化以及音樂舞蹈等令人歎為觀止的藝術史詩,如「千手千眼觀音」為敦 煌第三窟元代晚期所建,這是以觀音為主題的洞窟,其南北兩壁的千手千眼觀音,被認為是敦煌石窟的千手千眼觀音中繪畫技法最高,形象最完美的兩幅,織毯的原 型就是取繪於北壁的那一幅;而「敦煌榆林三窟文殊、普賢菩薩」從榆林三窟的文殊、普賢兩鋪壁畫其構圖、色彩、技法均代表了西夏時代的石窟壁畫風格,織毯工 匠體現了那個時代的風範,同時也以絲毯工藝的語言,創新了文殊、普賢菩薩的形象;至於「蓮紋飛天」取材自初唐時期的藻井,原型是敦煌第329窟,相信當時 站在這鋪藻井下麵的人們,會是震撼的;「盛唐藻井」是盛唐時期的石窟藻井,根據著名畫家張大千的敦煌摹本而織造,這種色彩與圖形的配置結構,與地毯陳設鋪 張的實用效果,有著驚人的和諧。
◆「中西合璧」版塊
ArtDeco是二十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在法國、美國等歐美國家所開展的裝飾藝術,請看「花龍戲珠」看花是花,看花不是花:騰雲駕霧,霧氣是纖細卷草;張牙 舞爪,五爪金抓是花朵五瓣;擺尾搖頭,龍頭是各色樹葉的組合;口含金光夜明珠,夜明珠的金光閃閃是草葉飄舞,條花草組合的龍,絕對讓您目不轉睛研究一番; 而「菱格花豔」、「池邊鳶尾」、「百花賀壽」、「鳳凰來儀」多富有西方插圖藝術的手法,同時又保留了歷史的氣息,毯藝術具有無國界的審美價值;「小齋香 爐」呈現出香爐仙氣、流雲、蝙蝠、如意結、宮燈,寓意為流雲百福,福從天降,進而如意歡樂。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