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5年4月4日星期六

羅漢門迎佛祖遶境 國家重要民俗 文化部正式授證

【中華海峽兩岸新聞報記者于郁金/高雄報導】高雄市內門區擁有200多年歷史觀音佛祖遶境活動「羅漢門迎佛祖」獲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文化部特別選在今年4月2日(農曆 2月14日)觀音佛祖遶境起駕這一天,在內門南海紫竹寺舉行隆重授證儀式,由文化部次長陳永豐頒發指定證書,「內門南海紫竹寺」主任委員胡森焜、「內門紫 竹寺」主任委員黃健宏代表受證,立委邱議瑩、高雄市政府秘書長李瑞昌,以及眾多喜孜孜的內門鄉親在場見證。

臺灣最大藝陣節慶「2015高雄內門宋江陣」於3月28日盛大開幕,至4月6日一連10天,在高雄市內門區南海紫竹寺磅礡登場,遶境現由南海紫竹寺與內門 紫竹寺輪流舉辦3年;其中傳承200多年的「羅漢門迎佛祖」繞境活動,在農曆二月十四佛祖生日前,進行4天的祈福遶境,今年在4月2日隆重展開,有多隊宋 江陣頭參加遶境,隨隊的文武陣頭皆為各村民自組,徒步走遍內門及少部分旗山、田寮、杉林、臺南龍崎等地區,現場熱鬧滾滾。

由於社會環境的變遷,在地珍貴傳統民俗往往在不經意間,就逐漸流失。文化部表示,不但重視有形古蹟歷史建築,也重視無形傳統民俗文化的保存,「羅漢門迎佛祖」是文化部指定的全國第15個、也是高雄地區獲頒的第1個國家重要民俗。


文化部次長陳永豐表示,「羅漢門迎佛祖」平安遶境活動已有200多年歷史,其特點在於每年參與遶境的文武陣頭,都是由村民自組的「庄頭陣」,且遶境全程徒 步,也因為這緣故,內門素有「陣頭之鄉」之美譽,對臺灣最珍貴陣頭文化的保存,居功厥偉;由於內門南海紫竹寺、內門紫竹寺、內門地區的文武藝陣,主動出錢 出力,充分展現民間自發的力量與豐富的生命力,如今榮獲文化部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文化資產,這不只是內門人的驕傲,也是內門人的神聖使命;文化部期許「羅 漢門迎佛祖」能夠代代相傳,展現文化永續傳承的力量,為地方帶來安定與繁榮。

文化部表示,「羅漢門」是在清代康熙末年定名,包括今日的高雄內區、旗山、杉林等地,「羅漢門迎佛祖」遶境範圍,以高雄內門地區為主,並廣及高雄旗山、田 寮及臺南龍崎等地區,由於內門有稱之為「月世界」的惡地地形,「羅漢門迎佛祖」的遶境隊伍,必須在崎嶇陡峭的山路跋涉,過程極為艱辛。

文化部表示,內門地區以主祀觀音佛祖的「內門紫竹寺」與「內門南海紫竹寺」為信仰中心,兩座廟宇輪流各辦3年迎佛祖遶境科儀活動,輪值的寺廟每年必須在農 曆2月14日至17日,亦即觀音佛祖聖誕(農曆2月19日)前舉辦佛祖祈安遶境活動,為各庄驅邪避煞,保佑家戶平安順遂;每年觀音佛祖遶境,旅居外地就 學、就業的內門鄉親,都會全體動員,專程返鄉參加文武陣頭團練,組成多樣化的文武陣頭,所以內門又稱「陣頭的故鄉」,尤其是宋江陣更是名聞遐邇,已成為內 門的代名詞。

羅漢門迎佛祖活動結合民俗與道教科儀,包括起駕、遶巡山區各「敬」、過火、入廟等四部份;觀音佛祖出巡,有三頂神轎主巡,遶境的隊伍中有宋江陣、宋江獅 陣、醒獅陣、龍陣、跳鼓陣、牛犁陣、桃花過渡陣、七里響陣、太平歌陣、南管、北管、大旗陣、清心社(歌仔戲)、青鑼鼓陣等,均由村民自組「庄頭陣」,而且 遶境的轎班、頭旗組、丁頭、儀仗隊、隨香客等,也都是內門人自己擔任;這些在佛祖遶境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敬桌、槍刀巷、羅漢餐等文化,極具地方特色,是臺 灣非常重要的民俗文化資產。

內門人家家戶戶總動員,全心全力投入觀音佛祖遶境活動,充分體現居民對神明的虔敬與感謝,更突顯在地居民的團結與深厚的感情,令人非常感動,這正是民俗文化資產最珍貴的價值。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