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5年4月12日星期日

金門國家公園日前監測陽明水庫壩堤 水獺優閒現蹤跡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
【中華海峽兩岸新聞報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金門國家公園日前監測陽明水庫壩堤,發現有水獺優閒的出現在水庫活動,把壩堤當成階梯,愉快的在上面爬行!金管處表示,金門國家公園於陽明水庫設置人工階梯,並自今年監測後,發現水獺活動趨向頻繁,水獺活動趨向頻繁,這顯示人工階梯的設置,確實有助於生物廊道的連結,改善水獺棲息環境,亦使金門的水獺又多一個分布的地點!

歐亞水獺屬於夜行性動物,傍晚過後到次日日出前,為其活動之高峰期,過去因水域連結較為完整,水獺多由水域廊道活動,鮮少會經由道路活動;惟近年各地水域連結程度的降低,迫使水獺需經過道路,方能於水域間活動,也提高了水獺路殺機率;為能降低水獺發生路殺機率,金門國家公園與專家學者評估後,先以陽明水庫為優先改善之區域。 




因陽明水庫壩堤較高且堤岸坡度較陡,經金門國家公園與金門縣自來水廠會勘後,於103年12月12日完成陽明水庫壩堤架設人工階梯6處連結陽明湖及前埔溪水系,並維持沉沙池水位,提供廊道供動物通行;經監測自104年2月22日起,發現水獺於該區活動趨向頻繁,均可發現排遺及活動情形,顯示人工階梯之設置,確實有助於生物廊道之連結,並改善水獺棲息環境。

金門國家公園表示,藉由陽明水庫的案例,金門國家公園將持續結合在地社團及專家學者,評估金門現有水域環境,並做適當之改善,期能提供水獺良好之棲息環境。此外,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亦於雙鯉濕地自然中心規劃救傷水獺收容區域,未來將可作為救傷水獺短期之收留中心。 

歐亞水獺於20世紀下半葉數量開始下降,原因是有機氯殺蟲劑及多氯聯苯,其他威脅包括失去棲息地及被獵殺,牠們在歐洲很多地區都正在恢復,於1994年至2002年就已經上升55%,原因是禁止使用大部份有害殺蟲劑及受到保護,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牠們列為近危。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出,歐亞水獺(學名:Lutra lutra),或簡稱水獺,是亞洲及歐洲的一種水獺,棲息在淡水環境。牠們與北美水獺不同的是頸部較短、臉面較闊、耳朵相距較遠及尾巴較長。...歐亞水獺(Common otter)最分布最廣泛的水獺,分布地橫跨亞洲、非洲及歐洲。不過,牠們已在列支敦斯登、荷蘭及瑞士滅絕。牠們在拉脫維亞、挪威沿岸及英國北部很是普遍。在義大利,牠們聚居於卡洛雷河(Calore lucano)地區。..歐亞水獺主要吃魚類,但也會吃鳥類、昆蟲、青蛙、甲殼類及細小的哺乳動物。牠們棲息在淡水的環境,包括湖泊、河流、溪澗及池塘等。牠們也會棲息在沿海地區,但需要定時回到淡水區清潔。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