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郭騏樂/臺南報導】佛光山南台別院「安樂富有系列講座」4月8日晚上邀請到「聯合文學」社長蔣勳演講,講題「池上教給我的事-談自然秩序與土地倫理」;現場聽眾及網路直播,共2,300多人受益,臺南區總住持滿舟法師致贈感謝狀予講師。「人到70歲還有東西學,那是生命,而非知識!」蔣勳如是說。
2014年首位進駐池上藝術村,蔣勳以唐朝詩人張九齡「不堪盈手贈」詩句,形容池上的春天,綠得多麼豐富,雖然詩人形容的是月光,蔣勳藉以比擬,強調無法送出去的大自然,反而最美。
蔣勳覺察到自己有著知識分子的傲慢,有著臺北人的傲慢,面對池上的土地、四季變化、人情互動,他學到了謙卑,學到了土地倫理。
「收割後的稻梗,在土地上,讓我感到『根』的力量,美麗而扎實,是池上教了我,而非書本。」駐村至今,蔣勳娓娓道來,秧苗、稻穗、油菜花固然美極了,芒花、稻梗、土地自然而強韌,展現自然秩序的力量,更讓人感動!
法國的巴比松村,有米勒、盧梭等藝術家,透過創作及知識分子的反省,再次提升人和土地的價值;在池上,有機耕種,土地的東西都可以循環,沒有東西是垃圾!「創作,要找回自己的土地,不能只靠名畫。」蔣勳期待池上也能逐次發展在地藝術文化,他笑著說:「我已拿到池上鄉民證,希望池上興盛起來,從廢墟變成前瞻性的鄉鎮」。
「真正的自然秩序,有一種安靜。」蔣勳分享,自然秩序、土地倫理,兩者猶如信仰,不需要知識傲慢的介入;池上的農民,不論豐收、歉收,一樣感謝酬神,一點都不功利,這就是信仰。蔣勳分享著池上歲月,這裡有著最慵懶的雲,來到池上的朋友,常常被這彷如躺在地上的雲,感動而自然放鬆。
蔣勳對生命的覺察,從自身覺醒昇華為對世間的覺醒!講座引導人們反思、學習感恩、貼近大自然、尊重人文;多位青年聽眾回響,慢下來,才是靈魂,美要時間沉澱,有機會要到池上深度旅遊,走進當地人文。
國賓影城行銷部副理程仕吉聽完講座感性表示:「我們要反思,以感恩心感恩現有生活。敬畏自然,且更加貼近土地,了解我們的文化。」
2017年4月11日星期二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