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6年7月4日星期一

小便有泡泡可能腎臟病警訊

【中華海峽兩岸新聞報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每天早上起床後觀察第一泡小便的變化,注意是否有泡泡,可以儘早發現腎臟病。郭綜合醫院施得恩醫師指出,小便有泡泡可能是腎臟病的早期症狀,但不等於有腎臟病,小便沒有泡泡也不等於沒有腎臟病;若小便出現泡泡,不要驚慌,但也不可掉以輕心,因為這可能是腎臟病發生的警訊,應接受尿液分析及相關檢查並尋求醫師的專業診斷,以早期發現潛在疾病。

郭綜合醫院腎臟內科施得恩醫師提出案例有二:
案例一:有位60歲的李女士,無慢性疾病病史,平常沒有接受健康檢查;近幾天發現小便有很多泡泡、無其他症狀或不適,而到院門診就醫;經檢查後發現,腎功能正常,但蛋白尿過高,且空腹血糖及醣化血色素也過高,眼底檢查亦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診斷為糖尿病合併腎病變及視網膜病變;在血糖及蛋白尿藥物治療後,血糖控制良好,腎功能正常,小便泡泡及蛋白尿也改善。
案例二:是位56歲的吳先生,有高血壓,在該院門診追蹤及治療,血壓控制良好,腎功能與蛋白尿皆正常;最近幾天突然小便有很多泡泡且兩腳水腫而提早回診。檢查後發現有重度蛋白尿且腎功能有惡化現象,在進一步接受腎臟切片檢查之後,診斷為局部結段性腎絲球硬化症合併腎病症候群;在接受類固醇治療後,目前兩腳已無水腫,蛋白尿及腎功能也回復正常。

施得恩醫師說明,小便有泡泡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是解尿較用力、尿液流速較快、流量較大而造成,這一類的泡泡通常在幾分鐘內大部分會消失;尿液中的物質過多也會造成表面張力的改變而導致小便有泡泡,包括尿液中的蛋白質、糖份、血球或其他物質的增加;例如蛋白質類食物吃太多、水分攝取太少或腎臟相關疾病造成的尿蛋白增加;泌尿道感染時,尿中的白血球、紅血球等增加;有膽道疾病或溶血性疾病時,尿中的膽紅素增加;男性有精液殘存在尿道;泌尿器官因為病情需要接受內視鏡或手術等檢查及治療或大腸、輸尿管膀胱間因相關疾病產生廔管使氣體進入泌尿道等,這些都有可能造成小便有泡泡。

小便有泡泡最好的觀察時機是早上第一泡尿的變化,因為晚上喝水較少,尿液濃度增加,此時觀察最為準確;如果泡泡不多且短時間內就消失,通常較沒有臨床上的意義,如果泡泡很多且黏稠密集,過了10幾分鐘依然存在,就要注意是否有相關問題或疾病;在小便有泡泡的原因中,要特別注意的就是腎臟相關疾病引起的尿蛋白增加,亦即所謂的蛋白尿,因為這可能是腎臟病的早期變化與症狀。

尿液中有蛋白質是正常的,但一般不超過每天150毫克,若攝取太多蛋白質類食物、正在生理期、激烈運動後、發燒、極度情緒變化、極度冷熱變化等都有可能會造成蛋白尿,但這通常是短暫的,原因去除或環境改善後會自行消失;若蛋白尿超過150毫克,且持續檢驗幾次數值都過高,就是所謂的持續性蛋白尿,就要注意是否有腎臟疾病或系統性疾病影響到腎臟;此時應該要依醫師的建議作進一步檢查,包括尿液檢查及抽血檢查,有時甚至需要影像學檢查及腎臟切片等來確認診斷,因為蛋白尿的治療,正確診斷很重要,不同疾病的治療可能不同。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