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6年7月28日星期四

關心「失智症」病人 防患未然 十大前兆報你知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失智症(Dementia)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候群)。臺南市立安南醫院神經內科林義濱醫師表示,它的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有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造成失智症的原因有很多,大致上可分為退化性、血管性、與混合性,而其中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就是最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Alois Alzheimer醫師於1906年發現,因此以其名命名。

林義濱醫師說,病理學上主要是由於類澱粉質(amyloid)所形成的異常老年斑塊及Tau蛋白組成的神經纖維糾結,造成腦部組織與功能的退化;解剖學上,則以侵犯顳葉內側的海馬迴為主;早期病徵最明顯的為記憶力衰退,對時間、地點和人物的辨認出現問題;至於血管性失智症,則是由於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所導致,其特徵為認知功能突然惡化、有起伏現象、呈階梯狀退化,早期常出現動作緩慢、反應遲緩、步態不穩與精神症狀。

林義濱醫師說,一般而言,正常老化是人類在身體與心理層面的一個緩慢退化,因為這個原因而使得對外界事物或資訊的處理會較年輕時來的多花一些時間,但並不會影響日常生活功能;而失智症則是一種疾病現象,會造成患者日常生活功能或正常社交行為出現問題,很多家屬都以為患者是老番癲、老頑固,以為年紀大都會這樣,因而忽略就醫的重要性,但是事實上這是症狀,應該要接受治療。

林義濱醫師指出,美國失智症協會提出了失智症十大警訊供大家參考,如果發現家裡的長輩出現了下列十大警訊時,建議尋求專業的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醫師進行完整的檢查和診斷:
1.記憶衰退,忘東忘西,重複發問。
2.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3.語言表達出現問題。
4.喪失對時間和地點的概念。
5.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
6.抽象思考出現困難。
7.東西擺放錯亂。
8.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甚至有妄想、幻覺、憂鬱。
9.個性改變。
10.喪失活動及開創力。

林義濱醫師強調,根據目前的醫學文獻回顧,針對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藥物(乙醯膽鹼抑制劑)加上非藥物治療,已有明確證據顯示能維持或延緩認知功能退化,且越早期治療或接受治療時間越長,延緩退化效益越大;而失智症中期之後患者所出現較易困擾照顧者的行為精神症狀,目前也可以使用抗精神病藥、抗憂鬱劑、或抗焦慮劑來改善;至於預防失智症,目前實證醫學顯示,多動腦(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多運動、多參與社交活動、採取地中海飲食,皆可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另外,還包括戒菸、控制三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避免頭部外傷等,這些都是在年輕的時候,就要開始注意的。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