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6年7月14日星期四

(影音新聞)哺乳問題知多少?其實非難事

【中華海峽兩岸新聞報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坐月子(doing the month),醫學上稱為產褥期(postpartum),約30至42天,起源並無真正考據,可能因早年婦女背負傳宗接代責任、飲食短缺,因為生產耗損大量體力,公婆給媳婦一個不成文的假期,稱為「月子」,尤其傳統觀念覺得要進補,才有奶水哺育下一代,因此,做月子及進補相沿成習,藉由產後調理,幫助產後身體復原,促進新陳代謝,能有效調整懷孕前的虛弱體質及身體上的小毛病。













往往新手母親在哺乳過程,有許多挑戰要面對,常被誤會,造成產後憂鬱的壓力源。至於哺餵母乳,對於產後憂鬱症而言,一個前瞻性的研究,在2010年6月至10月,卡加利產科醫院針對共442名足月產下單胎嬰兒,72小時內有母乳哺餵的產婦,以問卷調查表測量在出生時、產後6周,以及6個月的母乳哺餵困難,受到諮詢協助和產後憂鬱的關係,結果發現,在母乳哺餵有困難的婦女中,沒有得到負向哺乳諮詢協助經驗的產後憂鬱風險較低。

郭綜合醫院護理部護理長孫嘉霙表示,臨床上產後哺乳婦女最常求助的原因是,乳房腫脹或乳汁鬱積導致的疼痛,文獻提到約2/3的哺乳婦女,有發生過乳汁鬱積或阻塞,奶水的調節為泌乳回饋性抑制物(Feedback Inhibitor of Lactation;FIL),若未經妥善護理,會發生奶水減量,以及進展成乳腺炎,甚至乳房膿瘍,一般而言,乳腺炎發生率為2至33%,平均在產後3至6週左右。

孫嘉霙護理長提出,乳腺炎的危險因子,包括有產後早期或過度乳房腫脹者、乳頭痠痛破皮者、嬰兒含乳困難者、外在環境因素及母親個人身體或情緒壓力、突然地哺乳或擠奶次數減少、家庭危機、工作忙碌、缺乏支持等。

最優先的處理步驟,應該是透過專業哺乳諮詢管道,找出異常原因,再來是促進乳汁有效引流,針對原因並改正,例如嬰兒含得問題,應先修正含乳姿勢,乳房因胸罩過緊,或嬰兒背巾太緊,應減輕施壓,或是心理壓力太大,應主動尋求支持與幫助。

針對哺乳期奶水不足,造成新手母親莫大憂鬱及壓力,其背後真實的問題。孫嘉霙建議,需由專業人員對哺乳困難的產婦,提供正向合宜的支持,或尋找合格立案、親善的產後護理機構,以漸少產後憂鬱症的發生。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坐月子,或稱作月子,是一些東亞民族的婦女在生產過後休息調養身心的習俗,時間約一個月,故稱坐月子。粵語稱坐月,閩南語稱做月內,中原官話和客語稱坐月子,日語稱產後之肥立(産後の肥立ち、さんごのひだち)韓語稱為三七(삼칠、三七,即21日)。依各地民情風俗不同,也有40天、兩2個月和100天的差別。因為根據中醫說法[來源請求],30日為小滿月,100日為大滿月。坐月子實際上是對產婦的行為和照顧方式的限制。坐月子與現代醫學要求的產褥期恢復是一致的,但舊時科學未夠昌明,許多誤解與陋習混雜其中,漸漸形成傳統。

各地傳統坐月子不同:
1、麻油雞酒流行於臺灣,這道料理含酒,在東方食補的觀念中屬於較「燥」的食物,不宜在產後初期食用,平均在產後的第15天開始食用,直到坐月子結束。
2、豬腳薑是廣東婦女產後補身食品之一,薑能驅寒去濕、行氣活血,民間認為孕婦生產時,吸入不少「風」,須借老薑驅祛,用添丁甜醋與豬腳同煲,是借黑醋將豬腳骨的鈣質溶化,產婦飲後,能補充鈣質。一般認為產婦食用豬腳薑蛋醋能補氣血,驅風寒,去惡露,還能修復子宮,養身催奶,有效保障母嬰健康。一般產婦生完孩子兩周後開始食用,每天吃2至3次。
3、日本產婦會食穀物、根菜、海草、豆類、魚類為主的傳統和食補身。
4、朝鮮半島產婦會喝海帶湯、牛肉等補身,也會吃南瓜利尿。
5、越南婦女產後期,常吃鹹瘦豬肉,並會加上胡椒粉,以保持身體溫暖及下飯可吃多一點,補充產後所消耗的體力,又會吃蜂蜜薑母汁、雞肉酸辣湯等,雞肉可增加蛋白質、脂肪攝取,酸醋、辣椒則可促進食慾。
6、琉球婦女產後,主要以永良部蛇湯、山羊湯進補。
(記者于郁金攝)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