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5年1月15日星期四

大腸癌篩檢 「腸」保您健康

【海峽兩岸新聞報記者于郁金/綜合報導】報載某藝人的媽媽,6年前被驗出罹患大腸癌, 4年前被檢查出癌細胞轉移到肺,不幸病逝,64歲尚屬年輕的年紀,給家人留下無限哀思與我們亦深感遺憾!大腸癌發生人數自民國95年以來,已是所有癌症發生人數的第1名,同時,是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3位,每年發生人數約計14000人,死亡人數超過5000人。

大腸癌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且呈每年快速增加的趨勢,每年約有1萬多人得到大腸癌,並有超過4千人因大腸癌死亡,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篩檢政策依據歐美國家經驗,每1至2年進行1次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

大腸癌不僅是個人健康問題,更是家庭及整個社會必須共同面對議題。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表示,大腸癌並不可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最重要的防治原則,近年來透過癌症篩檢的推動及醫療進步,0-1期大腸癌治療5年存活率高達8成以上。

邱淑媞指出,研究已經證實定期透過簡單的糞便潛血檢查,可以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2-3成,因此,國民健康署自93年起,針對發生率較高的50歲以上民眾,提供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這種新型糞便潛血檢查是安全、簡單又準確的篩檢工具,沒有侵入性、不會有疼痛感,檢查前也不必限制飲食,非常方便。

根據國民健康署103年統計,全年共有120萬人接受篩檢,發現息肉個案數3.2萬人及大腸癌逾2,000人,3萬多個家庭因此免受癌症威脅。除了篩檢, 更可從源頭預防大腸癌,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指出,實證研究已經提出肥胖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2倍,且21~25%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無規律運動。

邱淑媞呼籲,民眾必須掌握「規律運動、少吃燒烤紅肉、多吃蔬菜」的生活原則,並注意體重控制。邱淑媞表示,由於大腸直腸癌在早期常無症狀,隨著病情的進展愈發嚴重,等到民眾發現有異常時,例如解血便或大便型態改變,常為時已晚。

大腸癌的發生隨著年齡攀升,50歲較30歲發生率高達近10倍!國民健康署針對已經50歲至74歲的民眾,特別每2年提供一次免費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如果檢查結果為陽性者,還應該接受大腸鏡確診檢查, 50歲至74歲有意參加篩檢的民眾,可以向縣市衛生局連繫,並參加大腸癌篩檢,為您自己的健康把關。

大腸癌的早期並無症狀,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而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是目前最安全且方便的篩檢工具。檢查結果如有異常(篩檢結果為陽性),需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若出現下列症狀,請儘速就醫:
◎大便中有血
◎大便中有黏液
◎排便習慣改變 (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便秘)
◎大便變細小
◎經常性腹瀉或便秘
◎體重減輕
◎貧血
◎如腫瘤較大,則可觸摸到腫塊
以上症狀不代表發生大腸癌,但症狀如持續出現超過2星期以上,應立即請專科醫師檢查。

如何預防大腸癌
1.天天五蔬果: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避免吃煙燻或燒烤食物。
2.維持每日運動。
3.二年一篩檢:定期糞便潛血檢查,可早期發現大腸癌,並有效降低2成死亡率。

何謂糞便潛血檢查
糞便潛血檢查是檢查糞便表面是否有肉眼看不出來的血液,由於大腸癌的腫瘤或息肉會受到糞便摩擦而流血,血液因而附著在糞便表面排出,所以透過糞便潛血檢查能早期發現大腸癌或息肉個案,並經由大腸鏡檢查作進一步診斷,及早接受治療,進而阻斷癌症的發生與進展,才能減少大腸癌的傷害。 目前糞便潛血檢查是使用定量免疫法,不需要飲食限制,相當簡單方便。

糞便潛血檢查並非百分之百準確,當有任何異狀時,仍應找專科醫師做必要檢查。做糞便潛血檢查需要注意什麼:
1.在糞便的不同表面刮取適量的糞便,放入內含保存液專用的採便管。
2.由於糞便中的血液在室溫下會被破壞,請採檢完後盡速送回;如無法於當日立即送檢,務必先存放於冰箱冷藏保存。

檢查結果為陽性該怎麼辦?
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時,建議至大腸直腸外科、腸胃肝膽科、消化腸胃系內科或一般外科,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其好處是檢查過程如有發現病兆或瘜肉時,可以直接取樣做切片或是將它切除。若無法做大腸鏡檢查時,可考慮大腸鋇劑攝影加乙狀結腸鏡檢查。

大腸鏡檢查結果及後續處理建議:
1.正常:不需作其他處理,建議每2年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
2.發現息肉:切除息肉,並依專科醫師指示做大腸鏡檢查追蹤。
3.發現大腸癌:請依專科醫師指示接受後續治療及處置。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