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6年10月3日星期一

「佛語禪心-禪意水墨作品巡迴展」田旭桐邀你與小沙彌對話

【記者洪秋亮/于郁金/郭騏樂/綜合報導】欣賞大陸北京田旭桐禪意水墨,好似走了一趟明心見性之旅,極簡筆墨,巨幅留白,讓觀者不得不回頭面對自己,誠實與自心對話。「佛語禪心-田旭桐禪意水墨作品巡迴展」即日起在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總館展出,展期至11月13日,歡迎來感受清淨恬淡的禪意。





「佛語禪心-田旭桐禪意水墨作品巡迴展」,10月2日在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開展,60餘幅近作,每幅畫中都出現一位小沙彌,畫題附上充滿禪味的詩,散發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趣。任教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田旭桐說,這批作品嘗試用「簡」與「空」和觀者對話,歡迎觀畫者把自己的體悟注入畫中,因為「能引發觀者產生交流的作品,才有價值」。

1962年生於中國北京田旭桐,1985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自1990年起,在中國美術館、佛光祖庭大覺寺美術館、臺灣千活藝術中心及美國、瑞士馬來西亞等地舉辦大型個展10餘次;參與「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展」、「第4屆亞洲美展」、「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等聯展20餘次,其作品廣泛被中外企業機構、博物館和個人收藏。

「看似簡單幾筆墨色,得畫上好幾天,看起來愈簡單的其實愈難」田旭桐表示,所謂「生活禪」是一種生活表達方式,是一種語言、沒有距離、有溫度的展現,容易在生活中獲得,但要做到「體悟」有時挺困難,他認為懂生活禪境比繪畫藝術更具意義,心靈層次自然提升。

有別於傳統水墨,田旭桐的禪畫作品有強烈符號性,純淨簡約,卻意蘊深厚;畫中的小沙彌總是一派悠然,靜觀蒼山綠水,四時遞嬗,淡定而恬靜。東方設計學院美術工藝系教授劉文龍表示,禪文化影響中國文藝深遠,禪畫可溯源自唐朝王維,到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到達頂峰;田旭桐的作品則完全打破傳統水墨限制,用現代水墨語言傳達對生活、對宇宙的體悟,充滿現代感,意境深遠。

「在每幅畫前多站個幾分鐘,和畫作對話、交心,保證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劉文龍強烈建議,田旭桐是「禪生活的實踐者」,作品清新,貼近生活,非常耐看。

「用平常心畫平常事,畫眾人看得懂的畫。」田旭桐表示,作畫40多年,經歷由繁入簡的過程,捨棄早年追逐技法的執著,回首腳下風光,竟如此美好,「放下技巧包袱,藝術便朝你走來,畫者快樂,觀者也快樂」。

至於畫中大量留白,田旭桐說,「那是要留給觀眾進行再創作」,因為「無畫處皆成妙境」的「空」的藝術,正是串起中國千年繪畫的無形絲線。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主任如川法師表示,田旭桐主張「禪法就是活法」,和星雲大師的「禪是活活潑潑的、生活的」理念不謀而合。他講述許多禪宗公案,強調禪很難用文字解釋,唯有放下文字障與知識障,用心感受每個生活當下,才能有所領悟。

始終帶著笑容的田旭桐,親切為觀眾導覽,也透露自己對生命境界的不同體悟。「仔細看,畫中每個小沙彌的神情都不同。」他指出,有的小沙彌靜觀前方,有的小沙彌做回首姿勢,前者無耳,後者有耳,從不聽不看,到隨緣聽看,代表著自己生命境界從「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轉折。

「小隱隱於山,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田旭桐提醒觀眾,小沙彌身旁幾乎都有釣竿,但所有釣竿都不是為了釣魚,「早期畫的釣線是直線,現在是鬆的,這就是悟的過程。」

田旭桐捐贈巨幅新作「佛語禪心」給佛光緣美術館典藏,由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代表接受;永本法師回贈感謝狀和《星雲本懷》給藝術家。

田旭桐出版的個人畫集和著作有《禪—田旭桐當代水墨作品集》、《空白藝術》、《田旭桐水墨》、《東張西望-田旭桐作品集》、《半硯詩境-田旭桐詩畫集》、《旭桐畫經》等40餘冊。

大陸北京清大美術系教授田旭桐舉辦「佛語禪心」巡迴畫展,藉由畫作反映他內心對於生活周遭急遽變化「處變不驚」;「禪」一直是田旭桐創作的主要題材,但他並沒有刻意的去「畫禪」,而是將融以自身生活理念及人生修養,自然而然的表現在帶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禪意」水墨作品中;本次展覽田旭桐將以宣紙、筆、墨作為載體,以「禪」作為表現的主題,用蘊含著深厚的傳統文化意味的禪意水墨畫,傳達出中國人體驗生命的獨有方式。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