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6年10月30日星期日

(影音新聞)舞劇《絲路花雨》文化底蘊深遠 推進兩岸文化交流

【記者于郁金/郭騏樂/綜合報導】甘肅省歌舞劇院經典舞劇《絲路花雨》來台,首日即掀起佛館看舞熱潮,10月28至30日共演出4場,民眾索票一空!《絲路花雨》1995年來台演出後,睽違21年,此次受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邀請,也榮獲大陸國家藝術基金「2015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贊助項目」,演出2008年版本,表演人數多達90名。

《絲路花雨》榮獲大陸國家藝術基金「2015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贊助項目」,此次來台上演2008北京奧運文化表演版本,於28日至30日連續演出4場;1979年在西北大漠誕生《絲路花雨》,其歌舞內容廣博,舞蹈編創的靈感來自莫高窟2000多尊彩塑、4萬多平方米壁畫,編創團隊將孤立靜止的壁畫人物,轉化成動人的舞蹈意象,多年來一直深受許多粉絲的喜愛。

《絲路花雨》以舉世聞名的敦煌壁畫和絲綢之路為題材,以和平、友誼為主題,通過敦煌畫工神筆張和女兒英娘與波斯商人患難與共、生死相交的故事,以別具一格的藝術風格,將瑰麗多彩的敦煌壁畫搬上舞台,形象地再現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





10月29日第3場演出前,甘肅省台辦主任王鋒上台致詞表示,《絲路花雨》取材自敦煌莫高窟壁畫藝術,1979年首演,至今所到之處,仍深受人們的喜愛,一票難求;廣博多樣的歌舞內容,以古絲綢之路和敦煌壁畫為主體,演出敦煌畫工神筆張與女兒英娘,和波斯商人伊努斯之間,彼此患難與共、摯情大愛的故事;此劇在1995年來台上演,深受臺灣觀眾歡迎,他感謝人間文教基金會的熱情邀約,並期待此行能增進兩岸人民的情誼,促進彼此文化交流與合作。

甘肅省代表團團長張明特別提到,全劇團上午聆聽星雲大師的開示,深感敦煌位於中華文化至高點的重要性,《絲路花雨》走過30多國,有400多萬觀眾,在大陸人人皆知,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作品,也是兩岸人民共同文化資產。

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特別說明,敦煌的特殊地理位置及佛教東傳對人民的影響,並以玄奘大師「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回東土一步生」,顯示當時交流之路的艱困難行,大唐之所以盛世,在於與各國保持和諧的關係,而現今復興中華文化,佛教有不可缺席的重要性。

37年來,《絲路花雨》以舞台呈現古絲路的繁華,從1979年、2008年到2016年的再次創排,除了保留經典,更加上現代舞美的重新詮釋,與時俱進,歷久不衰。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表示,佛陀紀念館館5年來已舉辦406場的藝術演出,所有前後置作業均由佛館人員親力親為,期望透過人間佛教對表演創作,以及藝術詮釋的支持,展現佛教藝文化、人間化、國際化的真、善、美精神。 

飾演神筆張的舞者安寧受訪表示,劇組帶著花雨的祝福來到臺灣,如同劇中所歌誦的中外友誼,美麗動人。甘肅省歌舞劇院副院長竇紅印表示,佛光山是佛教勝地,《絲路花雨》富含許多佛教元素,以敦煌絲路動人的傳說,表達人與人之間的大愛,希望臺灣觀眾能共享這場敦煌盛宴。

取材於敦煌莫高窟壁畫藝術的《絲路花雨》,在1977年,甘肅省歌舞團開始策劃創作一部以敦煌莫高窟為背景的,反映甘肅地方特點的民族舞劇;當年11月,以趙之洵為首的創作組前往敦煌,進行為期一年的創作;其後,甘肅省歌舞團進行了一年的排練;1979年,絲路花雨前往北京演出。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1979年10月1日,該劇首演於中共人民大會堂,轟動全國,得到廣泛好評;12月1日,該劇劇組應邀前往香港演出],再度轟動全港;在其後的數年中,該劇劇組相繼赴朝鮮、法國、義大利、日本、泰國、蘇聯、土耳其、美國、西班牙、英國演出,所到之處獲得交相稱讚;該劇劇組是第一個應邀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演出的亞洲藝術團體;1979年至1994年年間,該劇在世界各地上演超過1000場,觀眾超過160萬,並被拍攝成為電影。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