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6年2月28日星期日

國人10大癌症死因 可能大部分與細懸浮微粒有關

【中華海峽兩岸新聞報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近年來空氣染越來越嚴重,中國大陸霧霾一波接著一波衝擊臺灣,一連幾波的霾害,最近達到最高點,讓天空霧茫茫的一片,細懸浮微粒(如PM2.5)濃度飆高,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屢屢達到「紫爆」,對大家健康造成相當大的危害,其實空氣中早已暗藏著這些看不見的隱形殺手有一段時候了,只是近幾年才慢慢受到重視,如何因應已是重要的課題。

中國近日霾害肆虐,中國各省空氣污染物,隨著強烈冷氣團的腳步,一路直襲臺灣,情況嚴重。奇美醫學中心家醫科主治醫師謝依儒表示,PM2.5指的是大氣中的細懸浮顆粒物,直徑只有2.5微米,比頭髮直徑的1/28還小,在空氣中幾乎是隱形,小到足以穿透呼吸系統,並負載重金屬、戴奧辛以及病菌等,直接到人體肺臟支氣管,甚至可穿透肺泡,並直接進入血管中,隨著血液循環全身,對全身器官都有影響。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霾(英语:Smog,又稱灰霾、煙霧或霧霾,香港稱為煙霞),是一種由固體顆粒形成的污染,其核心物質是空氣中懸浮的灰塵顆粒,氣象學上稱為氣膠顆粒。霾中含有數百種大氣化學顆粒物質,它們在人們毫無防範的時候,侵入人體呼吸道和肺葉中,從而引起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生殖系統等疾病,諸如咽喉炎、肺氣腫、哮喘、鼻炎、支氣管炎等炎症,長期處於這種環境,還會誘發肺癌、心肌缺血及損傷;霧霾的危害,如同吸菸。而霾也常常引發交通事故。1952年倫敦的霾,造成了超過4000人死亡。

霾的成因與逆溫層的出現有關。在一般情況,地面氣溫較半空為暖,因此空氣會上升並在半空散開。但若上升的暖空氣遇到逆溫層的出現時,空氣不能上升而造成累積,形成霾。[5]

中國把灰霾數據納入空氣品質評價標準,修改完善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把造成灰霾天氣的PM2.5納入評價指標。[6]特別是北方各地區也推出了未來的控制範圍,京津冀地區預定於2017年將其控制在73左右。

我們平常呼吸的空氣中充斥著PM2.5,因為它們可以在空氣中懸浮,或隨著氣流四處漂浮,也容易吸附著有毒物質如二氧化硫等,儼然成為空氣中的隱形殺手。PM2.5的來源可分為自然界產出及人為活動產出二種,自然界產生源包含火山爆發、森林或草原火災、地殼岩石風化等。

謝依儒醫師說明,人為活動產生來源又可分為原生性、衍生性兩種,原生性包括汽機車、火力發電廠、石化工廠與工廠等廢氣排放,以及生活中二手菸、烹調、放鞭炮、燒香、燒金紙等燃燒行為。

衍生性則是工廠排放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在空氣中經過光化學反應後,轉成PM2.5的粒子狀態。而國內PM2.5超過三成來自於境外,包括亞洲沙塵暴、近年來,劇增的中國工業污染源、東南亞生質燃燒、日韓工業污染源等,這些汙染源隨著季風一波波飄過來臺灣,加重臺灣的空氣污染,社會大眾需多多留意。

謝依儒指出,PM2.5對呼吸道的影響重大,主要症狀有咳嗽、呼吸困難,吸入後刺激肺部,會影響肺部換氣、使得肺功能下降,還會促發氣喘、氣喘惡化、誘發慢性發炎,導致抵抗力變差,容易感染,增加呼吸疾病住院率及死亡率。

美國環保署估計,在施行PM2.5的標準後,每年約可新增加7,000萬人的保護、降低呼吸困難、氣喘惡化的病例,孩童、老年人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案例可明顯下降。

而近年來空污的增加,也可能是造成國人呼吸道過敏、氣喘比例增加的原因之一,因此,對於小孩與老年人來說,空污的預防更為重要,可預防呼吸道疾病的誘發與惡化。

此外因為PM2.5造成體內慢性發炎時,體內會產生氧化自由基,導致血管硬化、也容易產生血栓,同時還會讓自律神經系統失調,產生心律不整等問題,增加誘發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長期下來的體內反應,導致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幅提高。

更有研究指出,PM2.5還可能對腦部有影響,PM2.5可能透過對微小血管的破壞,導致中風或失智的風險增加,甚至是直接造成神經性退化疾病,出現阿茲海默症的前期病理變化;而針對孕婦來講,有研究顯示,PM2.5甚至會導致新生兒出生體重下降,體重不足會增加病變以及死亡風險。

臺灣10大死因中,有7大死因和空氣污染密切相關。WHO(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室內與室外空氣污染,會對呼吸道造成危害,包含急性呼吸道感染和慢性阻塞性肺病,且與心血管疾病及癌症,亦具有強烈相關性」。

其中,空氣污染中最難發現的PM2.5(細懸浮微粒),更可以穿透一般口罩,直達肺部進入我們體內,增加各種心血管疾病和提高癌症與死亡率的風險。近年來,也有研究慢慢發現PM2.5是導致肺癌的主要嫌疑犯之一。

所以根據統計,近年來,不抽菸卻罹患肺癌的人越來越多,臺灣女性罹患肺癌者有高達9成不吸菸,男性也有4成的病人沒有吸菸習慣,PM2.5很有可能為導致不吸菸的人,也罹患肺癌的元兇之一。

而世界衛生組織也已將PM10(懸浮微粒)、PM 2.5歸類為一級致癌物,國人10大癌症死因中,也可能大部分都與PM 2.5有關,PM2.5對我們健康的危害,已超乎我們過去的認知。

PM2.5對我們健康危害這麼大,因此如何預防PM2.5更顯格外重要,而主要自我保護方式有幾種:
1.減少PM2.5產生行為(不要露天燃燒、戒菸、減少燃燒金紙、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種植花草樹木、減少使用油性有機溶劑等);
2.保持室內清潔(減少開窗、燒香的乾淨處理等);
3.空氣品質不良時,避免出門(尤其是高危險族群者);
4.使用口罩;
5.使用空氣清淨機。

而兒童、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病人、慢性呼吸道疾病病人、糖尿病病人、孕婦、肥胖者,皆是易受懸浮微粒影響之高危險族群,針對高危險族群,更應該做好預防措施,以免誘發相關的疾病,因此,建議高危險族群更應隨時注意環保署的空氣品質預報,盡量避免暴露在高PM2.5汙染的環境中。

奇美醫學中心家醫科主治醫師謝依儒表示,PM2.5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殺手,需要政府對空氣汙染有更嚴厲的把關,同時,我們本身也應該更注重每天都必需接觸到的空氣品質,採取更有效的防護措施,減少暴露在PM2.5的污染下,減少對我們的健康危害。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