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5年8月8日星期六

保育類綠蠵龜上岸迷途 海巡南沙官兵全力救援

【勁報記者于郁金/綜合報導】南部地區巡防局南沙指揮部於104年8月6日8時,於島上陣地發現乙隻迷途綠蠵龜受困,南沙指揮部立即動員15餘名等同仁前往救援,並協助綠蠵龜成功脫困,同時引導返回海上,為海岸線環境之重視與愛護,以及生態保育,做了最佳模範。

南沙太平島於96年3月3日由高雄市政府公告為「綠蠵龜生態保育區」,在積極維護島區原始生態同時,南沙指揮部對於綠蠵龜保育工作不遺餘力,除定期清除島上岸際危害綠蠵龜登島產卵之障礙物外,定時宣導官兵遵守在非擱淺、受傷情況下,不得騷擾綠蠵龜之原則,以建立正確的保育觀念;另因綠蠵龜具趨光性的生活習性,亦致力維護環島岸際遮光植物,並實施夜間燈火管制,避免綠蠵龜因受燈光影響而迷途。

南沙指揮部呼籲,保護海洋生態是每個人的職責,也藉此推動同仁環境維護,以及生態保育意識,提升對海岸線環境之重視與愛護。南沙指揮部進一步表示,目前海巡署正在積極招募人才,薪資待遇穩定,如果你是對這塊土地擁有滿腔的熱情,對這片海洋擁有無限嚮往的有志青年,歡迎加入海巡的服務行列。

綠蠵龜已瀕臨絕種,從卵孵化到成龜的存活率僅約為千分之一,是珍貴的保育類動物,全世界僅剩下約20萬頭產卵母龜,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列為瀕危物種;為避免因人類的捕殺及棲地之破壞,所有海龜被均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或簡稱華盛頓公約)的物種。

一般而言野外綠蠵龜需長20—50年才會成熟,成熟的綠蠵龜背甲長約90至125公分,體重超過100公斤以上;成熟後的綠蠵龜可由尾巴的長短來辨識雌雄,公綠蠵龜的尾巴可長約背甲的一半長,而母綠蠵龜一般不會超過背甲後緣,未成熟的綠蠵龜,則無法從外觀上辨識出雌雄。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綠蠵龜(學名Chelonia mydas、 green sea turtle),又稱綠海龜,是海洋中的爬蟲類動物,是海龜屬下的唯一一種;一生中大多的時間都在海中生活,但演化過程中,仍然保留了部分祖先的生活方 式,所以必須回到陸地上產卵,繁育後代,形成了一種較獨特的生活習性。..綠蠵龜廣泛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海域中,即約南北緯度20℃等溫線之間的海域,並在水溫逾攝氏25度的沙灘上產卵;由於牠用肺呼吸,於海中的潛水深度極限約一、兩百公尺。綠蠵龜的主食為海中的海草與大型海藻,因此體內脂肪累積了許多綠色色素,呈現淡綠色,也因而得名。
(部分照片引用維基百科)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