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8年8月15日星期三

上海跨海來台求醫 罹患髂靜脈壓迫綜合症 終解跛行之苦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來自上海38歲李姓女士,去年底因子宮頸癌切除子宮,術後進行電療及化療;李女士在療程後併發了左下肢腫脹,於北京就醫並無明顯改善,反而越來越漲痛;面對毫無進展的病況,親人決定尋求其他醫療建議;經由多方評比後,慕名跨海至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就診。

安南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陳偉華發現李女士的左髂靜脈發生病變,出現嚴重狹窄,經血管內超聲波檢查證實為「慢性深部靜脈栓塞併左側髂靜脈阻塞」;在陳偉華醫師的靜脈支架治療後,李女士的下肢腫脹完全改善,也順利返回職場工作,術後半年返回臺灣複診,狀況良好。
     
同樣78歲江女士,也發生了左腳腫漲合併靜脈曲張表徵,且左足踝因為鬱積性皮膚炎造成紅腫痛;一般這種情況很容易被誤診當成靜脈曲張治療;輾轉治療都沒有改善的江女士,於是到安南醫院求診。

經陳偉華主任醫師以非侵略性深層靜脈回流,以及血管超音波檢查,發現江女士也是罹患「左側髂靜脈阻塞」。安南醫院表示,陳偉華醫師置放了最新型的靜脈支架,快速地解決江女士困擾已久的問題。

陳偉華醫師指出。下肢足部慢性傷口的成因大多是動脈阻塞,常見的症狀為:腳腫、靜脈曲張、足部潰瘍反覆發作,難以癒合;然而,相同的症狀也會發生在淋巴系統及靜脈回流系統阻塞的病患身上;因此,這類病患很容易被誤診為動脈問題而無法得到正確的治療。

陳偉華醫師提出。下肢足部傷口的疼痛、發炎、異味及不良於行,對病患日常生活往往造成不便,如果處理不當,嚴重時還會截肢;這2位女士罹患的髂靜脈狹窄阻塞疾病,在臨床上又稱為「髂靜脈壓迫綜合症」,發生率不低,一般女性又比男性多3倍發生率,臨床經驗左側髂靜脈比右側好發。

陳偉華醫師強調,這類疾病的診斷並不容易。因為斷層掃描及血管攝影診斷率只有6到7成,必須搭配血管內超音波及採取多面相的影像重建才能確診;因此,醫師臨床經驗的判斷非常重要;一旦確診,目前的方法是採用靜脈支架治療。

臺南市立安南醫院表示,根據統計過去治療153位個案,平均追蹤2年,再復發率不到10%,與歐美最好的醫學中心成績相當;目前更成立「亞太心血管介入培訓中心」,將卓越的醫療經驗分享給其他亞太國家,希望未來能嘉惠更多血管困難疾病的病患。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指出,May-Thurner症候群,即髂靜脈壓迫症候群(iliac venous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或Cockett症候群,是髂靜脈受壓引起的下肢靜脈回流障礙而出現症候群。May-Thurner症候群在臨床最常見的是左髂總靜脈受右髂總動脈的壓迫所致,它只發生在左髂靜脈,因為人的右髂靜脈和動脈並不存在解剖關係的重疊。髂靜脈受壓造成靜脈回流障礙和下肢靜脈高壓,繼而導致下肢靜脈瓣功能不全,淺靜脈曲張,而且可繼發髂-股靜脈血栓的形成。(照片由安南醫院提供)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