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7年10月29日星期日

視力模糊不全是老化 可能視網膜黃斑部病變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周圍視力的缺失有時不易被覺察,而黃斑損傷則會導致即刻而明顯的中心視力缺失;而黃斑的進行性損害則是一種稱為黃斑退行性變的疾病,有時還會造成黃斑穿孔。
    視力模糊不全是老化的自然現象,有可能視網膜黃斑部病變喔!黃斑(Macula lutea,源自拉丁語macula,「斑」+lutea,「黃」),是人眼視網膜中央附近一卵圓形染色區域,直徑約5.5mm。維基百科資料指出,黃斑還可再細分為黃斑凸、黃斑凹、黃斑凹無血管區(foveal avascular zone,FAZ),中央凹、側凹、周圍凹等區域。死亡或眼球摘除後,黃斑呈黃色。而活體中此現象不可見,除非使用濾除紅光的光源觀察。解剖學黃斑直徑5.5mm,比臨床黃斑的1.5mm要大得多,而後者與解剖學中央凹相近。臨床黃斑可經瞳孔由檢眼鏡或視網膜照相觀察到。解剖學黃斑則定義為組織學上含有兩層或以上神經節細胞的區域。
    高雄榮總臺南分院眼科主任李尹暘博士指出,臨床上發現視網膜黃斑部病變,目前已是成人前三大失明主因。李尹暘醫師指出,眼睛主要視力都是靠黃斑部,一旦產生病變往往嚴重影響視力,也容易導致失明,是非常棘手的眼疾。
    為培養鄉親視力自我保健,臺南市長德里於10月28日辦理黃斑部病變預防保健講座,邀請高雄榮總臺南分院眼科主任李尹暘博士針對黃斑部變病分享了專業建議,包括黃斑部病變的類型,以及如何治療黃斑部病變,參加講座的市民非常踴躍,全場座無虛席,也顯示了市民朋友對視力保健的重視。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種年齡增長,視網膜黃斑部退化的疾病,在視覺上可能會出現中心視力模糊、物體變大變小或變形的症狀。年紀越長罹患率愈高,通常都會造成視力永久的缺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3年的調查發現,全球3900萬失明的人口中,就有超過315萬的人是因為黃斑部病變所導致。
    黃斑部位於視網膜中心,是視覺最敏銳的部位,主宰中心視力,具有辨別物體清晰度及顏色的功能,引起黃斑部病變之主要危險因子,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吸菸、老化,以及紫外線過度曝曬等。
    李尹暘醫師表示,黃斑部病變之類型,主要可分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以及俗稱「眼中風」的中央視網膜靜脈阻塞黃斑部水腫等,其中又以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人數最眾,罹患糖尿病之時間越久,越容易併發黃斑部水腫,人數第二多的則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尤其65歲以上年長者更應多加留意。
    預防重於治療,平時定期眼科檢查很重要。李尹暘指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發生的原因很多,包括年紀、遺傳、女性、吸菸、心血管疾病和過度的紫外線照射等;早年眼科醫師對視網膜病變幾乎束手無策,因為藥物治療效果有限,而傳統的雷射治療也要視病灶位置才能施打,病灶位置如果是在視網膜中央就不能施打雷射,但近年的新型療法「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提供了治療契機,新療法需每3個月內,每月連續注射,之後每月回診追蹤,若出現視力下降或黃斑部中心厚度增加或出現滲漏現象,就要再次注射,黃斑部疾病目前雖然不能痊癒,但透過新的療法已經可以控制,而且健保已有給付。
    當日衛教講座中,李尹暘醫師分享許多成功治療案例,鼓勵患病的民眾積極接受治療。李尹暘醫師強調,很多病人常常以為視力模糊是老化自然現象,延誤就診,當心視力真的不見;民眾一但視力出現異常,還是要及早就醫找專業眼科醫師做檢查,才不會錯過治療黃金時機。(照片由高雄榮總臺南分院提供)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