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7年10月29日星期日

張文暄字畫x辛澤榮鍥金雙個展 呈剛柔並濟風

【記者于郁金/謝佐中/郭騏樂/綜合報導】此次佛光緣美術館總館同時舉辦雙個展,一位住臺灣、一位住山東,兩者共通點,即為創作題材均來自中華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書法與繪畫;表現手法與媒材,兩者又是極大不同,一柔一剛,但各自都展現出厚實的文化底蘊,甚是難得。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10月28日舉辦雙個展,分別為「彩墨趣─孤萍老人‧張文暄字畫展」、「鍥而不捨─中國非遺辛澤榮鍥金創作展」,兩者表現的媒材截然不同,揮灑在畫紙上的彩墨和鏨刻在金屬上的繪畫,分別展現柔與剛,然而柔和的彩墨呈現大塊和粗獷,鍥金的作品線條柔和細膩,呈現令人嘆為觀止的剛柔並濟風格。
    此次雙個展在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總館舉辦開幕典禮,佛光山寺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致詞表示,他發現高齡95歲張文暄的彩墨畫作粗獷有力,而辛澤榮以雕刻刀刻在金屬上的作品,線條卻是意外的柔和,聯想到人生處於低谷時,要保有剛毅的精神;而位居高峰時則必須謙和低調,才能真正做到剛柔並濟;並引述星雲大師的觀點,說明藝術家在創作時要能保有不忘初心,且從藝術家作品所要傳達的精神裡,印證「生活藝術化,佛法生活化」。
    前立委洪秀柱肯定佛光山提供平台,讓許多優秀的藝術家在此展出,慧傳法師的開示更是道出人生的精髓,她說許多人開出天價欲收藏辛澤榮的「清明上河圖鍥金畫」,但他不願賣出,希望讓這件作品可以到處展覽,以及對於他傳授鏨刻技藝的願心表示由衷欽佩。
    浙江福慧文化傳播公司董事長史騰龍說,祝願辛澤榮的藝術造詣更上層樓,感謝佛光緣美術館展出辛澤榮的鍥金作品,讓其在此綻放璀璨耀眼的光芒。
    展出藝術家辛澤榮表示,研究鏨刻長達40年,首度在臺灣舉辦展覽,期盼透過作品體現鍥金工藝的特點,也讓更多人認識鍥金工藝,並促進文化交流。
    此次開幕,辛澤榮致贈畫作予洪秀柱珍藏,並致贈佛光山「鍥金星雲大師畫像」和8件紫砂陶藝作品,由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代表接受,如常法師回贈感謝狀和《雲水三千》,展覽在眾多嘉賓剪綵中宣告正式開幕。
    隨後大家進到展場欣賞作品,辛澤榮現場示範鏨刻,鏨刻的金屬非金即銀,往往只要一步雕刻錯誤就前功盡棄,因此培養著實不易。青島慧寶藝術館館長辛學遠表示,鏨刻技藝要具備書法、繪畫和雕刻的功力,希望透過此次交流,讓大家認識鍥金工藝。
    此次展出「清明上河圖鍥金畫」,為辛澤榮翻刻自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長4公尺、寬30公分,耗時2年刻製;辛澤榮作品屢獲國內外大獎,並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品「戴高樂」、「雄鷹」獲法國戴高樂總統紀念館收藏,「福娃帶您好運來」則被北京奧運博物館收藏。
    張文暄,湖北人,1923年生,現年95歲高壽,年少即參與抗日戰爭,從東北打到西南,並自願深入緬泰,勝利後轉赴東北,最後來到臺灣,一生顛沛流離,手足無一倖存,有如亂流孤萍,是以晚號孤萍老人自況,走過動盪的年代,老先生寄情於書畫,大山大水恣意揮灑,在彩墨之間彷彿洞察到生命的法味與機鋒。
    張文暄50歲進師大美術系就讀,接受技藝薰淘,其間探討歷代山水畫演變,對中國書畫大家研究甚深,因視力不佳,無法細瞄,是以大塊潑墨,用簡單的形體,粗獷的線條,大紅大綠的塗抹,使畫面呈現厚重,雅、拙、樸、魯,縱橫老辣的安定感,在抽象與具象之間,看似草草完成,但深具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精神,也有西畫色彩的艷麗獨樹一幟;「彩墨趣─孤萍老人‧張文暄字畫展」展出40件書畫作品,在抽象與具象間呈現出不一樣的中國彩墨!
    辛澤榮,生於1949年,現年70歲,山東人,於中央美院工藝雕刻專業研究鏨刻技藝30餘年,獲獎無數,2014年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藝術家以鏨代筆,在堅硬的金屬板刻劃出中國書畫之柔美,內容從星雲大師的語錄到4米長的清明上河圖,以古代工匠的精神,開鑿出自己的藝術天地。
    辛澤榮能寫會畫擅長雕刻,作品多次獲國內外大獎,享譽海內外,2008年於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等活動展出,作品獲選為國禮,受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劉淇頒發榮譽證書;作品《雄鷹》獲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克雷文爵士收藏,《福娃帶您好運來》則被北京奧運博物館收藏,「鍥而不捨─中國非遺辛澤榮鍥金創作展」44件展出作品,結合鍥金畫、書法與陶藝,將書畫作不同的呈現。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