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4年12月31日星期三

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山豬部落 找尋原鄉記憶

【海峽兩岸新聞報記者于郁金/綜合報導】靜宜大學法律系學生於「災難與原住民族規範重建」課程,持續追蹤、紀錄嘉義縣阿里山鄉來吉部落於莫拉克風災後重建情形,其中6位青年於103年組成 「Aveoveoyu服務小隊」,申請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獲得補助,且入圍103年績優團隊競賽。青年團隊協同部落青年製作立體部 落地圖,並於製作地圖的過程中,邀請部落耆老為大家解說部落傳統地名、故事以及遷徙路徑等,使地圖成為青年與耆老們的對話平臺。

阿里山鄉來吉部落,因為莫拉克風災而遭受大面積的破壞,家園慘遭無情吞噬,但族人並未因此而放棄,經過多年來的努力,來吉村居民已逐漸重建自己的家園,並且為了恢復生計,以及振興產業,在災後致力發展咖啡、阿里山油菊、洛神花、醃梅子、蔗糖、薑黃、木雕手工藝品等在地農產品,但部落仍然面對人口老化、年青人口 外移等問題,致使部落勞動力不足、產業重建進度緩慢的窘境,所以從風災後到現在,仍然可見農業復耕情形與風災肆虐前的面積,相距甚遠。

由6位年輕人所組成的Aveoveoyu服務小隊,在「災難與原住民族規範重建」課程後,觀察到村民於風災後的心情、自主重建的能量,以及重建部落所面臨的 困境,因此發起了「山豬部落:尋找最初的記憶」計畫,藉由立體部落地圖的製作,使部落的年輕人得以瞭解部落的歷史脈絡。

6位年輕人所組成的Aveoveoyu服務小隊和部落居民一同學習地圖製作的 技巧,邀請部落耆老確認地圖的位置,從中開啟部落長輩、中生代、以及青年的對話窗口,他們也根據地圖位置,辦理多次工作坊,如實地紀錄下耆老所述的部落歷 史及遷村脈絡,不僅留存了部落歷史軌跡,而該立體部落地圖完成後,將成為部落的公共財,可用於向觀光客解說部落傳統領域,以及教導孩童認識部落歷史。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表示,推動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目的在鼓勵青年朋友深入臺灣各個角落,發想創意、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實踐符合地方需要的計畫,103年補助了37個各具特色的行動計畫,也期待藉由青年對社區的投入,深化社區文化傳承及永續發展,欲知計畫相關內容,請至青年署官網查詢 (www.yda.gov.tw/公共參與/社會參與/社區參與行動計畫/簡介)。

民國95年起,青輔會(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前身)結合非營利組織、社區、青年工作者及專家學者,共同開發「青年行動計畫」,鼓勵青年團隊走向農、漁村、原住民部落等地區,深化青年團隊的在地行動,培養青年對在地的責任感與認同感,藉由在地行動激發青年的創意與活力,促進社區活化及永續發展。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表示,至102年來青年團隊不斷推陳出新、相互激盪,已開發出295個精彩且獨特的在地行動計畫,計畫內容多元豐富,內容涵蓋社區營造、地方產業、環保生態、文化創意與弱勢關懷等社會議題,103年度本署秉持「青年行動計畫」的願景與目標,賡續辦理本計畫,以培植國家青年在地人才。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