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中國工程師學會高雄市分會公布114年度「工程教授獎」獲獎名單,國立成功大學共有3位得主,分別是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董東璟教授、資訊工程學系朱威達教授及航空太空學系李約亨教授;長期以來,成大在工程領域從教學、研究到實務備受肯定,3位教授獲獎再次說明成大在工程領域持續努力與貢獻。
高雄市分會114年度「工程教授獎」得主共4位,成大包辦3名;該分會自92年起設「工程教授獎」表揚對我國工程實務或工程教育有傑出貢獻工程教授;成大自107年起年年有教授獲獎;分會將於5月28日在中鋼總部大樓舉行「 高雄市分會114年聯合年會」頒獎表揚。
114年度「工程教授獎」得獎教授介紹如下:
1、董東璟教授,長期深耕海洋防災工程領域,致力於將先進理論應用於實務,對我國海岸安全、海洋觀測與再生能源技術發展貢獻良多,具體貢獻包括,佈建海氣象監測系統工程、瘋狗浪預警工程、智慧海域安全工程及海域風險評估,所領導「成大近海水文中心」協助政府建造環島海氣象觀測網,開發瘋狗浪機率預警系統與智慧海灘監測系統整合AI技術已分別應用於中央氣象署、海洋委員會,有效強化海域遊憩安全並協助政府建置海域風險地圖;近期也積極投入波浪發電機研發,推動本土化技術發展。
2、朱威達教授,長年投入多媒體與電腦視覺分析研究,近年來研究運動科技相關應用,主力是基於多視角影片三維物件移動軌跡,用於企業排球聯賽轉播及與傳接球實驗數據公司的產學合作計畫,並支援2025年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與電視台合作進行科技加值的轉播工作;還有一項研究是病理影像分析,執行國科會AI專案計畫,以弱監督式學習針對病理影像進行自動分類及切割,並曾爭取到Taipei-1算力進行病理影像基礎模型訓練,也應用國家高速網路中心平台進行病理影像平台整合。
3、李約亨教授,學術研究主要聚焦於微型動力與推進系統、燃燒科學與低碳能源等核心研究主題,並致力於國內太空科技與先進能源產業發展;他致力於電力推進系統研發,實驗室已成功完成全自製電漿推進系統,包括脈衝電漿推進器、真空陰極電弧推進器、霍爾推進器及離子推進器;此外,他亦開發出電漿診斷技術,能有效促進對電力推進系統性能理解與優化;在低碳能源系統方面,李教授率領團隊成功研發純鐵粉-空氣燃燒動力系統,實現近乎零碳排放目標;其相關研究成果不僅發表於高影響力學術期刊,更積極申請專利,目前已有國內外廠商洽詢相關技轉與合作開發計畫。(國立成功大學提供照片)
分類:教育學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