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0年2月14日星期五

先驅創新醫療照護模式×強化區域服務資源 奇美醫:急診病人出院居家照護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以病人為中心」(patient-centered)將病人權益放在首要考量的奇美醫學中心,於2014年獲得遠見雜誌推薦醫療服務類第一名,而「以全人為中心」(whole-person centered)照護,從病人踏入急診開始,就能接受完善後續整合及醫療照護,不僅待床死亡率下降,住院後6小時及24小時轉加護病房比例下降,病人滿意度高,也連續得到醫策會4年國家品質標章(SNQ)肯定。

院方表示,早在2012年,奇美醫學中心於急診設置全人醫療科(hospitalists),和急診共同照護急性待床住院病人;過去7年實施成效良好,全人科也從5位增加到9位醫師,涵蓋多數內科次專科,對於病人住院前之照護,發揮了作用,不僅讓病人及家屬安心,住院後也讓接手醫師能得心應手,延續治療;然而即便進入2020年急診壅擠仍然嚴重,等待住院人數及時間不減反增,不論如何努力提高效率或加速出院流程,也難以改善,因而一個創新打破傳統的照護模式於焉形成。

奇美醫院舉案例說明:68歲陳女士,腦中風合併糖尿病、高血脂、及尿道感染,多次進出醫院,這次也是感染才剛出院3天,又因發燒、喘再入急診;醫師診斷後認為肺炎合併積水,建議抽水及住院;面對如此折騰,家屬也不知所措,滿身疲憊,吁噓嘆氣,再次簽下住院同意書…。

由於病人中風後吃東西容易嗆咳,每次住院都造成全家步調大亂,照護者也經常累倒,要聘請看護負擔太大,要轉到機構病人又不願意。奇美醫師建議:要再住院,這次病人猶豫了…。

院方表示,這類病人少說每天急診都會遇上幾個,常規作法是,醫師確診後安排住院(病床難求可能要等個1-2天),如不想住院就要辦理自動出院,小小感染,卻讓全家大大疲於奔命;花錢事小,是否又要住院才是兩難,而每次住院後,又憂慮增加病人感染機會。

這個就是為何急診想要推展急診出院居家照護原因
「有沒有搞錯?就是生病才來掛急診,應該住院治療啊!怎麼會想讓病人回家呢?如果出了問題怎麼辦?居家照護不是應該住院後-出院前才安排的嗎?」。面對這些質疑,奇美醫學中心就以下就來說分明。

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主任林高章說明:「急診病人出院居家照護」,簡單的說,就是把急性治療病人經過適當處置或待床期間病況好轉後,搬到病人家;概念源自於在宅醫療(hospital at home)之銜接照護;但對於急性病人返家接受「在宅居家照護」,必須要有全盤的規劃,專業的評估,以及跨團隊的合作,以免誤判放行或延誤治療,此部分不同於傳統在宅醫療以穩定病人為主。

奇美醫學中心「急診出院-居家照護」,由首席醫療副院長林宏榮發起,急診醫學部部長許建清籌組,結合全人醫療科、老年醫學科、急診醫學部、護理部,及個案管理專師等共同組成,讓急診病人經過適當處置或待床期間病況好轉後,可以返家不需住院;藉由評估、溝通、聯繫、訪視、治療達到目的,必要時轉回急診再做處置;對於不想住院的急性病人、或反覆感染者、或照護因素相關者,提供病人另外的選擇;將治療場所轉回家裡,其實是許多病人的希望,只是制度面、醫療面如何配合是一大考驗。畢竟熟悉的環境加快復原速度,院內感染也不會發生。

奇美醫學中心委派經驗豐富的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洪尚平,及全人醫療科李瑞琦個案管理師,來負責收案及追蹤訪視照護,以急診急症病人不需住院者為優先,希望創新模式能達到減少壅擠,減少穩定病人住院,提高在宅治療,減少反覆感染,減少家屬奔波,提高病人舒適度;相關試行之初排除幾個條件:(1)病人及家屬無意願者;(2)車程太遠或已在養護機構者;(3)明顯需要住院或針劑注射者;(4)不符合認知功能障礙或行動不便者。急診全人居家小組會在醫療後援無虞下,去做對病人有利的醫療及照護嘗試。

院方說明,如同早期奇美急診推行「急診安寧」,對於末期病人預期24至36小時將臨終者,不必入住安寧病房,而是由安寧緩和醫療中心的醫師向家屬解釋,於急診開闢專區供病人和家屬四道之用(道別、道歉、道謝、道愛),社工及心靈師適時介入哀傷撫導;地點不是問題,能讓病人放心離去,讓家屬充滿安慰及思念,提供貼心的醫療及照護,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如同奇美醫學中心院長邱仲慶對全體員工說的:「只要對病人有益的事,就盡力去做」。

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主任林高章表示:「春江水暖鴨先知」,醫療是否需要轉型,臨床單位最知道,面臨必要的抉擇,奇美人都有擔當先驅創新的勇氣。





中華海峽傳媒 #奇美醫 #奇美醫學中心 先驅創新醫療照護模式×強化區域服務資源 奇美醫:急診病人出院居家照護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