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youtu.be/ELDMb_EArtc?si=_g3kyjg4QYQCj-1N
43歲陳先生,本身無抽菸、喝酒等不良嗜好,因心律不整多次於醫院就診,曾進行X光檢查均無異常,轉診至成大醫院執行心臟燒灼手術時,電腦斷層檢查意外發現左下肺部一顆1.7公分的病灶;經胸腔外科評估後,陳先生接受胸腔鏡輔助左下肺節切除手術,病理報告確診為肺腺癌第1期。
36歲胡先生,不抽菸、不喝酒,家人曾罹患肺腺癌而擔心潛在疾病,自費進行全身健康檢查;胸部X光檢查無異常,但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發現左上肺葉有一顆0.6公分病灶,後續接受胸腔鏡輔助左上肺節切除手術,病理報告為第0期原位癌。
成大醫院胸腔外科吳晨宇醫師表示,肺癌為全球癌症死因首位;隨著治療進步,肺癌存活率已有進步,但在臺灣,肺癌仍連續多年高居癌症死因第1名;而肺癌死亡率主要與診斷期別相關,臺灣約一半個案確診時已為第4期,5年存活率僅約1成;若能在早期發現,存活率則可大幅提高。
對於需要手術病患,胸腔外科醫師會依個別狀況與病灶位置,提供不同手術方式。吳晨宇醫師說明,針對小顆病灶,肺節切除術需要較精細的手術技巧,但相較肺葉切除術可保留較多肺功能;成大醫院近年成立智能複合式手術室,能在麻醉後定位病灶再作切除,手術更為精準,也免除病患在清醒狀態執行定位疼痛與不適;成大醫院亦致力發展微創手術,幾乎所有病患都可透過單孔胸腔鏡完成手術,相較傳統開胸或多孔胸腔鏡手術,傷口更小且術後恢復更快。
國民健康署針對高風險族群(包括: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提供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而沒有相關風險因子民眾,可考慮在45至50歲之間做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若結果正常,後續每2至3年追蹤一次即可。
吳晨宇醫師提醒,檢查後務必由專業醫師判讀影像,評估並安排追蹤或處置,發揮檢查最大效益,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目標。(于郁金攝)
(以下成大醫院提供照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