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5年9月25日星期四

南應大USR推動AI教學創新 在地故事數位化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於近日一連四天舉辦「地方故事AI故事腳本設計工作坊」教師社群,活動為「USR戲水鯤鯓-濱海環境永續計畫」一環,共有39位教師參與,並由1位校外講師與1位校內師資共同帶領;課程以AI影像生成技術為核心,協助教師嘗試將地方故事轉化為數位影像,從理論到實作,展現AI在教育創新多元可能。


此次工作坊設計目的有3點,首先是讓教師了解腳本與分鏡基本概念,並學會運用AI工具,將在地故事快速轉譯影像素材,並親手完成影像剪輯,其次是建立「AI×教育×永續」認知,培養創意思維與實作能力,最後則透過發表與交流,促進跨社區、跨領域教師合作,推動教學創新。


課程安排循序漸進,第一天於臺南市立佳里國中後港校區展開,由楊馨茹老師自身AI影像創作經驗開場,隨後讓教師2人1組,並以抽籤方式從「海洋保育、沙洲變遷、七股特色、戲水安全、低碳料理、低碳旅行」6個主題中決定創作方向,下午則實地走訪,由在地夥伴-陳興邦、蔡中閎、吳月霞進行將軍區鯤鯓社區導覽,認識青鯤鯓的歷史、人文與風俗,並由陳榕笙講師帶領教師進行故事腳本編寫;第二天課程聚焦於分鏡構想,深化影像敘事技巧於南應校內進行;第三天進入實作,將前2天撰寫腳本與分鏡輸入DeeVid AI生成影像;第四天則利用Filmora剪輯軟體進行後製,產出每組約48秒影片。


計畫上與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指導「海竹棚循環創生計畫」結合,課程結束後會把影像QR-Code雷雕在海廢所產生竹片上,作為環境永續與教育一環,師資方面,本次特別邀請作家陳榕笙擔任講師,負責腳本與運鏡課程,並由室設系助理教授楊馨茹與計畫助理莊家瑋、黃麟珍協同影片生成與後製指導,帶領教師體驗AI影像設計流程。


南應大團隊指出:在AI快速發展時代,地方故事不再只是文字或口述,即使不是相關專業背景,也能透過AI工具製作出生動影像;這樣轉譯不僅激發教師創作力,在教育方面也能有更多發想空間。


多位教師表示,這是首次學習AI影像生成與剪輯技術,若能融入自身課程,將能引發學生更高參與感與認同感;活動也獲得在地專業單位支持,包括三日文化公司、鹹鹹夢享村-後港創生中心、海人整合行銷工作室,參與教師來自餐飲系、運休系、生服系、幼保系、企管系、財金系、視傳系、美術系、美容系、多媒系、流音系、時尚系、商設系,展現跨領域學習能量。


本次「USR戲水鯤鯓-濱海環境永續計畫」將數位媒體導入並應用於教師社群的賦能,藉此提升教育與交流深度;同時,也為「114年度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七股將軍探險隊」AI影片展暨地方民眾參與工作坊奠定基礎,預先鋪陳後續發展。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