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醫生,我的腎功能指數這麽糟糕,會不會洗腎並有沒有辦法治療?這對話常出現在腎臟科門診;其實末期腎臟病與其他慢性病一樣,只要在前期時早期診斷與治療就能翻轉嚴重度,而第三級後期慢性腎臟病就扮演重要角色;根據臺灣研究資料,18歲以上成人慢性腎臟病盛行率約12%(200萬人),而第三級後期慢性腎臟病是1.8%(約30萬人)。
郭綜合醫院腎臟內科姜林文祺主治醫師舉案例一說明:85歲吳先生有第2型糖尿病但控制不佳,有長期吸菸習慣,且有高血脂症;最近半年檢驗報告顯示腎功能持續異常並有中度白蛋白尿至郭綜合腎臟科門診就診,診斷為第三級後期慢性腎臟病並五年洗腎風險評估為3.79%;經積極腎臟保護藥物治療與慢性腎臟病照護單位照顧1年,腎絲球過濾率維持穩定,但5年洗腎風險評估降為0.81%。
姜林文祺主治醫師舉案例二說明:60歲江女士有反覆痛風發作,有高血壓但控制不佳,因工作與痛風發作相關肌肉骨骼酸痛長期接受肌肉或靜脈止痛藥治療;最近半年檢驗報告顯示腎功能持續異常並有中度白蛋白尿至本院腎臟科門診就診,診斷為第三級後期慢性腎臟病並5年洗腎風險評估為9%;經積極腎臟保護藥物治療與本院慢性腎臟病照護單位照顧1年,腎絲球過濾率維持穩定,但5年洗腎風險評估降為2.02%。
姜林文祺主治醫師指出,第三級後期慢性腎臟病照護三大面向包括良好生活型態、積極腎臟保護藥物使用與理想併發症治療;首先可與營養師討論合適飲食,在心肺功能許可下進行規律中低強度運動,戒菸,維持正常身體質量指數;其次腎臟保護藥物適時適量聽從專業醫師使用;最後有高血壓,居家量測收縮壓<130mmHg;有糖尿病,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有高血脂,低密度膽固醇≤70~100mg/dL;有痛風,尿酸<6mg/dL;有腎性貧血,血紅素>9g/dL;有腎骨病變,血鈣與血磷維持正常;有腎絲球腎炎,即早做腎臟切片。
姜林文祺主治醫師表示,隨著資訊進步與大數據分析進展,可提早診斷並評估洗腎風險。加上腎臟保護藥物蓬勃發展,可逆轉嚴重度,進而降低洗腎風險;郭綜合醫院擁有優秀慢性腎臟病照護單位提供全面性照護,迎向腎利人生 。(于郁金攝)
分類: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