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定義是:「長新冠後遺症」廣泛定義為最初感染COVID-19或SARS-CoV-2後持續或發展的體徵、症狀和狀況,體徵、症狀和狀況在感染初始階段後持續4週或更長時間;這有可能是涉及多個器官系統的,並且可能表現為反覆發作-緩解模式,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走向病癒或惡化,甚至在感染後數月或數年也可能會發生嚴重危及生命事件。
嘉南療養院戴步雲中醫師表示,長新冠後遺症最常見的症狀是:極度疲倦、呼吸急促、嗅覺喪失、肌肉疼痛、但是,感染COVID-19後可能會出現許多症狀,包括了:記憶力和注意力問題(俗稱「腦霧」)、胸痛或胸悶、睡眠困難、心悸、頭暈、如坐針氈、關節痛、抑鬱和焦慮、耳鳴、耳痛、感覺噁心、腹瀉、胃痛、食慾不振、體溫高、咳嗽、頭痛、喉嚨痛、嗅覺或味覺改變與皮疹等等。
戴步雲中醫師說明,許多感染SARS-CoV-2後的人會出現長期症狀,例如「腦霧」、疲勞和凝血問題,而對「長新冠」的解釋包括形成血栓、免疫失衡、病毒清除不完全和潛在粒線體功能障礙,由於粒線體功能變差情況與疾病初始嚴重程度相關,因此患者先前健康狀況可能是長期抵抗新冠肺炎和康復重要關鍵;因此,長新冠後遺症可以被描述為一種病毒所誘導慢性和自我延續之代謝失衡狀態,其特徵是線粒體功能障礙,使得身體中的活性氧化物持續造成發炎和能量利用方式轉變為以糖解作用為主;說明了這類患者新陳代謝需要通過某種刺激來恢復,如鍛鍊心肺功能運動,避免重訓或會過度出汗運動,以免過汗傷氣;另外限制熱量攝取(就是要少吃糖)或服用增強粒線體功能的藥物等,也可能需合併使用減少發炎反應抑制劑。
嘉南療養院戴步雲中醫師表示,許多人癒後仍多有呼吸道的問題,症見咳嗽、咽喉異物感、流鼻水、痰多等,可依症用麻杏甘石湯、二陳湯、清氣化痰湯、瀉白湯、沙蔘麥冬湯、六君子湯或小青龍湯等,當然也可以使用針灸以輔助治療;腦霧患者則會有記憶變差、注意力不集中、思緒混亂等,這是大腦發炎所致,可服用天王補心丹、血府逐瘀湯等;嗅味覺異常可以運用通利鼻竅的蒼耳子散、辛夷清肺湯等,加以針灸相關穴道,大部分患者均可於2-4周內恢復正常。(衛福部嘉南療養院提供/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如有不適或疾病,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方能避免延誤並獲最佳治療)
分類:健康醫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