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中報導】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有愛最美、行善最樂!快樂志工行善隊10月第2次列車於14日(五)送愛心民生物資物資20箱(桌),到臺中市和平區部落廚房「財團法人原住民深耕德瑪玟協會」,受到該深耕德瑪玟協會行政組長林素鳳、社工穆佩玉等熱情歡迎;大家秉持著慈愛歡喜精神,發揮愛心,面帶微笑,行善助人!藉由此次捐贈活動,更讓受贈單位感受到「人間有愛、處處有溫情」社會,使本次活動更顯得有意義;活動後大合照,為當日活動畫上溫馨句點。
疫情無情,人間有愛,眾志成城,共抗時艱;10月14日(五)快樂志工隊10時20分從水湳辦公室出發,驅車南下,經由石岡前往該廚房部落;11時20分左右到達目的地,將捐贈部落廚房「財團法人原住民深耕德瑪玟協會」(臺中市和平區達觀里東崎路1段育英巷46-5號)愛心民生物質搬運下來;儘管深處原住民偏鄉部落,大夥自行開車前往,卻甘之如飴!期盼藉由此次捐贈活動,更讓受贈單位感受到「人間有愛、處處有溫情」社會,使本次活動更顯得有意義。
快樂志工行善隊1014送愛原住民深耕德瑪汶
快樂志工行善隊表示,因考量行車安全,是日2部車開往捐贈部落,參與志工有:陳清鍊(援載物資)、李淑睿、蔡秀櫻、張錦雲、 廖沛瀅、楊筱喬(7人座車援載志工)等。
志工李淑睿說明,此次捐贈民生物資20箱(桌),包括米、食用油、拉麵、玉米罐、冬粉、米粉、糖、鹽、綠豆、醬油、飲料、餅乾、關廟麵等,感謝埔里地母廟再捐贈米(3公斤X20=60公斤),以及薛秉筌請志工當日豐盛午餐。
是日參與志工都秉持著慈愛歡喜精神,發揮愛心,面帶微笑,行善助人!藉由此次捐贈活動,更讓受贈單位感受到「人間有愛、處處有溫情」社會,使本次活動更顯得有意義;活動尾聲相見歡大合照,為當日畫上溫馨圓滿句點。
據悉,「財團法人原住民深耕德瑪玟協會」工作團隊,成立於921地震隔年1999年,協會前身為中華至善大安溪部落工作站,採取社區發展模式從事災後重建,一開始為外來工作者進駐,至今大多為當地泰雅族人所組成的工作團隊,於2006年結合大安溪畔13個泰雅族部落,成立為在地團隊「原住民深耕德瑪汶協會」,而將部落共同廚房、部落體驗農場營收,回饋部落共同照顧體系,提供學童照顧、青少年陪伴、老人、弱勢照顧及原住民就業。
「德瑪汶」是泰雅語「深耕」意思,位在臺中和苗栗分界大安溪畔,散落著13個泰雅族部落,他們在此成立部落廚房「深耕德瑪汶協會」,用部落自己力量開發泰雅特色產業,包括工藝品、特色餐點、深度旅遊,以所得回饋給部落,照顧當地弱勢族群,如老人、學童、婦女,一邊培養部落青年、進行學童課輔,以及認識自己泰雅文化!
和平區部落共同廚房-財團法人原住民深耕德瑪玟協會:
1、工作團隊,成立於921地震隔年,協會前身為中華至善大安溪部落工作站,採取社區發展模式從事災後重建,一開始為外來工作者進駐,至今大多為當地泰雅族人所組成工作團隊,於2006年結合大安溪畔13個泰雅族部落,成立為在地團隊「原住民深耕德瑪汶協會」,而將部落共同廚房、部落體驗農場營收,回饋部落共同照顧體系,提供學童照顧、青少年陪伴、老人、弱勢照顧及原住民就業。
2、「德瑪汶」是泰雅語「深耕」意思,位在臺中和苗栗分界的大安溪畔,散落著13個泰雅族部落,他們在此成立了部落廚房「深耕德瑪汶協會」,用部落自己的力量開發泰雅特色產業,包括工藝品、特色餐點、深度旅遊,以所得回饋給部落,照顧當地的弱勢族群:老人、學童、婦女,一邊培養部落青年、進行學童課輔,以及認識自己泰雅文化。
3、協會成立主旨,包括:舉辦青少年文化營隊,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文化及產業行銷的平台;加強部落兒童教育、社區照顧;加強教育文化,培養環保觀念,落實保護自然生態,教育、培養學生熟知鄉土、熱愛鄉土情懷;督促發展產業升級,以休閒遊憩為宗旨,相關工作重點:
(1)老人照顧:老人送餐、居家服務。
(2)青少年服務:國小陪讀、國中課輔、青少年獎助學金、交流活動。
(3)就業媒合:原住民就業資訊提供、就業輔導。
(4)產業發展:發展原住民風味的產品與服務,如泰雅風味餐、烘焙、小米醃豬肉、部落體驗之旅等。(于郁金攝)
財團法人原住民深耕德瑪玟協會/部落共同廚房
臺中市和平區達觀里東崎路一段育英巷46-5號
臉書粉絲頁:部落的愛.深耕的力量
工作站訂購電話:04-25911550
部落廚房電話:04-25911056
分類:社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