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0年12月23日星期三

ICG螢光顯影影像輔助系統 成大醫:運用大腸直腸癌手術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罹患乙狀大腸癌的86歲女性接受手術治療時,經由螢光顯影影像輔助系統幫助,發現原本預定截斷腫瘤遠端腸道位置的血管灌流量不夠好,於是手術醫師當下決定多截斷一段腸子,直到血液灌流好的地方再來做吻合,避免了吻合處的腸壁癒合不完整而滲漏,可能導致腸道內容物與腹腔相通的併發症,嚴重的會導致腹內膿瘍或敗血症等情況。

成大醫院直腸外科林威廷醫師表示,除第四期外,大腸直腸惡性腫瘤經過專科醫師評估,大多能進行微創手術,但手術切除後的腸道吻合處滲漏是最令人擔心的併發症。為改善這個問題,成大醫院從2019年引進螢光顯影輔助影像系統,以減少腸道吻合處滲漏的發生機率。

螢光顯影輔助影像系統,是在術中配合使用靛氰綠螢光藥劑,即時提供手術醫師清楚掌握完整的腸道血管供應和組織結構整體性,判斷腸道血管灌流量是否良好,以能更精準掌握腸道血流灌流程度,達到減少腸道吻合處滲漏的發生機率,減低手術併發症的發生率,讓病人達到更好的效果與生活品質。

林威廷醫師表示,癌症自民國71年起已成為國內十大死因之首,而其中的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在近12年名列所有癌症的第1名,但死亡率則是第3名,次於肝癌、肺癌,且死亡率低很多,這與全國衛生教育普及、國民醫藥知識提高和診斷工具進步有關,可說絕大部分大腸直腸癌患者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多半能有良好預後。

林威廷醫師,成大醫學系畢業,經歷:成大醫院外科部住院醫師、成大醫院一般外科部總醫師、成大醫院急診部急診外科主治醫師、成大醫院斗六分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現任成大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專長:大腸直腸手術、肛門良性疾病、一般外科常見疾病、外傷急重症照護。


中華鱻傳媒 #成大醫院 #ICG螢光顯影影像輔助系統 ICG螢光顯影影像輔助系統 成大醫:運用大腸直腸癌手術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