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今年初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讓大家對上醫院有了警戒心,怕暴露在未知的風險中,能不上醫院,就盡量不到醫院;然而,就醫對受傷的病人卻是不得不的,如有關膝關節的治療;對此,成大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團隊與康立安智能醫療集團合作,針對康立安「安膝」智慧復健套組進行研究計畫,在患者無法回診的情況下,仍然可以了解復健進度。
成大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蘇維仁醫師指出,「安膝」智慧復健套組有2個傳統支架所沒有特色:
1、「安膝」智慧復健套組的膝關節支架上裝有感測器,可以測量病人每天膝蓋的活動次數、活動角度、持續時間等,提供患者客觀的數據,讓病人了解自己復健進步的程度。
2、這些數據可藉由手機上傳雲端資料庫,手機APP裡也內建有復健的進度與課程,患者要完成一個階段的復健後,才可以再進入下一個復健的階段;這種「破關式」的復健課程可以給患者復健動力,而上傳資料也可讓醫師及物理治療師評估患者復健狀況,並且視情況加強復健程度或是請患者踩剎車。
蘇維仁醫師帶領運動醫學科團隊參與的智慧醫療合作研究計畫,希望能藉以了解接受十字韌帶重建手術病人復健時的問題,進一步優化復健療程;雖然不巧卻碰上肺炎疫情,危機卻也是轉機,看到了「患者雖無法回診,卻仍可了解復健的進度」的方便性。
像半工半讀的大學生小如去年在籃球比賽時扭傷右腳,診斷為十字韌帶斷裂,需要接受韌帶重建手術。在把學業和工作安頓好,小如預計今年初的農曆春節左右手術,過年後正好可以休養復健;但沒想到新冠肺炎來攪局,讓她擔心到人潮擁擠又是密閉空間的醫院,會暴露在未知的風險中。
蘇維仁醫師建議以「安膝」智慧復健套組來決問題,小如在手術隔天就出院,之後除了回診拆線及1、2次微調外,其他時間都是自己居家訓練,跟著APP上面的教學來復健;有幾次做完復健覺得大腿較痠而提出反映,隔天物理治療師即提供建議,或是再請她回診追蹤。成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劉櫂緯物理治療師認為:這樣可以讓病人安心、醫者放心。
運動醫學科許凱嵐醫師指出,從智慧復健套組,可以即時看到患者術後復健的成果,不需像以前要2、3個星期才追蹤1次,等回診才發現復健進度落後差了一大截。在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的運動醫學科團隊官法全醫師表示,雲林地區大眾運輸較不方便,這樣的一個智慧型支架可以省去不少患者看病的時間及成本。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