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國際級保育候鳥黑面琵鷺在臺南曾文溪口濕地、四草濕地、學甲濕地度冬,更稀有鳥類諾氏鷸、琵嘴鷸也相繼出現在七股鹽田濕地度冬、覓食,凸顯臺南濕地環境良好。市長黃偉哲表示,市府將持續進行濕地保育及棲地優化,朝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榮」方向努力,運用生態帶動濕地旅遊,為地方產業帶來商機。
臺南市有全臺唯二國際級重要濕地,分別為曾文溪口濕地、四草濕地,另有鹽水溪口、七股鹽田、北門、八掌溪口、嘉南埤圳、官田等6處國家級重要濕地,不僅生態多元且各具特色。
黃偉哲表示,全球黑面琵鷺只有4,800餘隻,其中約60%會來臺灣度冬,到臺南地區度冬多達1,800餘隻,佔全國66%左右,顯見臺南市政府在濕地環境優化努力逐漸顯現成效。
「黑琵先生」王徵吉長年拍攝、研究黑面琵鷺生態,他說,黑面琵鷺來臺度冬的數量屢創新高,已經連續6年超過2,000隻,相當不容易,證明了臺灣保育工作做得相當好,保育成果在國際上獲得極高評價。
除了黑面琵鷺來臺南的濕地度冬,全球估計不到1,500隻諾氏鷸及不到500隻琵嘴鷸,今年分別從11月起出現在將軍區的七股鹽田重要濕地度冬、覓食,造成國內外轟動,吸引許多愛好鳥類生態攝影的人士追蹤拍攝。
拍鳥俱樂部會長黃蜀婷指出,出現在將軍區濕地的諾氏鷸和琵嘴鷸數量雖然只有1、2隻,但是因為這2種鳥類在全球數量都非常少,被列為瀕危鳥種,所以引起國內外生態保育界高度關注。
臺南市政府農業局長謝耀清表示,劃設濕地不應限制地方的發展,濕地生態若能善加運用,結合地方產業發展休閒旅遊,可以讓濕地功能多元化,為地方帶來旅遊人潮,同時為地方產業帶來商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