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9年5月17日星期五

霸凌?從我們與惡的距離 談大學生「思覺失調症」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最近公視的熱門連續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以精神疾病所引發的各種社會面向問題進行探討,也引起了很多回響;劇中人物應思聰是思覺失調症患者-得獎新銳導演,因工作上不被認可,再加上女友逝世精神狀態受到重擊,出現幻聽、幻視、幻想等症狀,進而衍生出攻擊別人和自殘等行為,且造成社會恐慌。

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張俊鴻主任指出,刻板印象似乎思覺失調症好發於男性?其實不然,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是1:1,也就是說男女的發生比例是一樣的,男女一樣多,但常見發病的年齡不一樣,一般來說男性發病較早15-25歲;臨床上較常遇到在大學生或當兵男性第1次發病來就醫,家屬有時會過度推測是否在學校或軍隊中被霸凌。

張俊鴻醫師進一步指出,相對地,女性好發的年齡較晚25-35歲,這時候的女性可能剛好步入婚姻,臨床上常遇到先生或是娘家帶過來就醫,家屬常懷疑女性個案是在婆家被欺負造成的,但實際上可能只是剛好發作的年齡在婚後。

回過來既然男性比較常發作在大學生時期,會不會意外發現男朋友是思覺失調症患者?怎麼辦?要繼續交往嗎?未來若結婚小孩會不會遺傳?

張俊鴻醫師表示,根據臨床經驗顯示,年輕的男性思覺失調症很少有女友,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思覺失調症不像中風會突然發生,會有前驅期,就是漸進式的認知功能社交功能受到影響而顯得孤僻,不像躁鬱症在輕度躁期的患者常是多才多藝社交活動的焦點。

至於是否要繼續交往?張俊鴻醫師表示,這牽涉到許多愛情婚姻的層面,但就醫療層面來說,思覺失調症現在被認為是相當於糖尿病高血壓的慢性病,也就是長期服藥可以控制病情,不像有些重病是無藥可控制的。丹尼爾費雪醫師(Daniel B.Fisher,M.D.,Ph.D.)是美國一位公開承認自己罹患思覺失調症的精神科醫師,在穩定治療之下,可進行臨床工作研究,還曾來台演講過。

張俊鴻醫師說,臨床上的確是遇到有人來諮詢對方父母有思覺失調症,想問小孩的發病的機率;而根據研究一般人得到的機率是1%,手足視患者的話自己發病的機率為8%,父親或母親1人是思覺失調症的話,子女得到的機率上升為12%,若父母都是則更高為40%;雖然相對於數十年前的龍發堂精神照顧,現在的社會已經逐漸在進步,謝謝這部優質戲劇,讓民眾認識精神疾病,精神疾病的汙名化標籤還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照片由臺南市立醫院提供)



中華海峽兩岸傳媒 霸凌?從我們與惡的距離 談大學生「思覺失調症」 #臺南市立安南醫院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