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8年6月11日星期一

(影音)永續島嶼.名家講堂 打造金門亮點~金門與再東方化

【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一場將「金門島嶼」銜接,進而拉進登上東西方文化之學術講座,探索提升文化與社群互動互學關係,所辦理「文化是一種溫度:金門.城市文化治理與再東方化」講座,由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主持引言,邀請主講人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所長劉俊裕教授開講,藉由其著作《再東方化》理論與實踐分享,讓來自台金兩岸學者民眾,文化工作者,共聚一堂,讓一場即嚴肅又柔美講座,激起深層廣泛不同以往的區域性觀感,拉近彼尺距離一起對話,亦讓大家認識孤懸海島金門,此難得講座充滿啟發而圓滿完成。

《永續島嶼》名家講堂 文化是一種溫度:金門與再東方化(于郁金後製)
https://youtu.be/tUeks7mYrGU
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東方與西方似乎是個早該被拋棄的籠統概念;因為地理上任何一個地緣上的東方,一旦由它所處不斷向東推進,都意味著西方的實質消解;既然如此,在21世紀臺灣文化政策與文化治理領域,又何須重新點燃「再東方」論述與實踐的火苗呢?

劉俊裕所長分享說明,其將過去經歷以「再東方化」呈現,其實是在東亞的文化治理體制中,採取一種反身的思維方式,用一套有別於西方的文化語彙和價值詮釋,試圖讓後設的文化價值論述產生在地的意義,找到實質的差異,且在實務上操作變為可行。講座也特別從城市文化自治條例的制定,思考城市治理的翻轉,探討彰顯文化部門深層的存在價值,揭示文化藝術不止是都市首長在治理過程中用來美化、娛樂和點綴都市的化妝工具,而是翻轉城市治理的主體價值與核心的最佳精神力量,從學術到實踐引薦分享許多經驗,讓與會大家受益良多。

劉俊裕說明,其提起《再東方化》緣起,是2011年與臺大城鄉所王志弘教授在臺藝大「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論壇」的對話開始,王老師以「文化如何治理?一個分析架構的概念性探討」為題探討文化治理概念的理論嫁接,《再東方化》則以「文化經世與文化治理:一種在地文化論述的可能性」提出臺灣文化治理「再東方化」的想法,一方面提醒亞洲知識分子應該承擔起文化政策在地論述的學術責任,一方面也表達內心對此深層的期待與焦慮;進而提出,在全球化的時代,東亞文化政策與文化治理的實踐和論述,是在地知識分子必須共同承擔的學術責任;臺灣文化政策與文化治理的再東方化過程,期待更多對文化有理想、有熱血的夥伴一起投入。

金門文管所所長盧根陣感性表示,當文化是一種幸福,這感覺若被存在,那麼它就是一種良善的溫度!是可親近的力量!是沒有區域距離,也不該有禍亂與戰爭;文化園區以多元文化視角尋求一種高度,展望自我所處的島嶼生態環境,而推動《永續島嶼.名家講堂》系列講座,目的在致力於文化主體的「經營與管理」便是「治理與自理」的自我再審視,從幸福金門到永續島嶼政策目標;從東西方專家學者與社會跨域觀點,從溫度的自我感知到集體認同,從城市文化與文明的成形,到「文化人與文化權」的微觀對應體現,揭示了文化與生態、生活、生機三個發展有機構成,其特別以自身為藝術工作者及身負文化政策實踐參與者的雙重體認,與會就實務與主講人劉俊裕論述分享呼應,讓學術與驗證有了更多層面的論述實驗,而讓此會場嚴肅課題,有了不同的溫度感知與更多元面向的交集迴響。

盧根陣所長進一步表示,從文化治理到實踐層面;毋庸置疑文化來自生活中一切實踐精神依歸,是最核心的力量,文化政策必然依循來自在地生機活力,文化園區推動與「聚落共生」,更是在一種「以人為本」的在地尊重;這份力量它來自「土地、信仰、人性」的三種善念力行,在文化治理上我們用溫度激發友善感知;拉近認同距離,凝聚集體力量。

盧根陣說明,透過此課題「文化是一種溫度:金門與再東方化」,讓我們心繫在地文化面的傳承、培基、推動上的發展思維與深耕探採,所聚焦於永績島嶼目標,而規劃「朝山夢土系列活動」更是一種萌芽於島嶼文化上一種生機自覺的生命力與永續力,此活動期待社會大眾檢視自我所處生活環境,相對於所處「兩岸的金門」所激發的文化溫度與感知,其迴響當更顯深遠意義。

文管所表示,本次講座結合2018國際博物館月主題「超連結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等發展課題,聚焦在文化永續目標,充分結合博物館的文化平台與社會新議題,藉由文化的影響脈絡,提升文化園區博物館與社群相互發展關係,發揮群眾對此議題的感知與關注。特別是對友善城市,永續島嶼政策上,期盼致力於「活的閩南文化島-活的博物館島」願景精神,落實文化園區在文化、觀光、教育、創新的政策方向,揭示了文化與生態、生活、生機三個面向發展,凝聚島嶼自我價值與文化感知溫度,建構出島嶼文化生態上的生命力與永續力。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