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1年9月25日星期六

疫情起伏不定下的身心安頓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前陣子出現Covid-19突破性感染案及幼兒園群聚事件讓本土疫情又開始呈現緊張情勢,民眾除了本身面對生活型態改變及工作的不確定性提高,身為家長也要擔心小孩去上學是否有染疫的可能,面對病毒不斷突變讓人難以防禦,在家庭及工作安排之間易有身心壓力進而失去平衡,常出現失眠、疲倦、焦慮不安、憂鬱、自律神經失調等症狀。

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一般精神科張耿嘉主任提醒,做好自我身心調適才能在現今不穩定的局勢下維持健康的適當狀態,建議先嘗試:
1、定時關心疫情資訊即可,減少過度接受重複訊息,避免增加焦慮不安。
2、鼓勵培養居家運動習慣及休閒活動以轉移焦躁不安的情緒。
3、藉由視訊與親友主動聯繫以維繫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4、維持健康飲食及規律生活作息。

張耿嘉醫師說明,若是使用上述方式都無改善的話,建議仍要求助專業醫療人員,尤其是原本就有憂鬱症的病人,更容易因為疫情變化而導致病情復發;除了藥物與心理治療之外,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是一種非侵入性,不用麻醉,安全性高,不須住院的治療方式,可以改善焦慮及憂鬱的情緒,對於難治型憂鬱症或藥物反應不佳的病人在r-TMS治療後,其憂鬱症狀會有顯著改善。

然而,憂鬱症是一種慢性疾病,會有發作期,緩解期,康復期與復發期,超過一半的患者在憂鬱症緩解後仍有可能再次復發。嘉南療養院心理科盧永欽主任建議,可以應用生理回饋技術於疫情下的身心安頓;例如,憂鬱症與焦慮情緒及壓力適應性問題常合併有身心症狀,包括頭痛、頭暈、肩頸肌肉痠痛、換氣過度、失眠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面對這一類型的患者,生理回饋技術便是臨床心理師最常使用的介入技巧。

張耿嘉醫師指出,引導患者學習如何運用心智能力覺察自己的身心反應,透過用電子儀器轉化成視覺或聽覺的訊號「回饋」給個案,並經由這些資訊來了解自己身體症狀與緊張、焦慮及壓力的關係,並學會控制某些身體功能,來減輕自己的症狀甚至適應之,讓我們對自己的生理和情緒反應產生新的選擇與控制,不再重複先前適應不良的反應方式;透過由心智知曉生理,再由生理緩和調整情緒的訓練與治療,將有助於原本具有憂鬱症或其他身心症的病人穩定病情。

張耿嘉主任表示,透過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及生理回饋的治療,不但可以學習如何穩定控制症狀,即使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結束後,希望藉由全方位治療,仍然可以維持病情穩定,縮短憂鬱的病程、降低疾病的復發,也鼓勵民眾就醫時可以多與醫師討論,依個別需要進行安排。


中華鱻傳媒 疫情起伏不定下的身心安頓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