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大腦神經退化性疾病中,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排名第2,僅次於阿茲海默症(Alzhiemer’s disease),帕金森氏症的臨床表現肢體運動和協調性障礙,在靜止時出現上肢和下肢不自主顫抖,肌肉僵硬,身體屈曲,在大腦腦幹黑質中因多巴胺神經元死亡造成多巴胺不足。
診斷帕金森氏症新利器 磁敏感加權造影
郭綜合醫院神經內科趙昌宏醫師表示,神經元之間訊息傳遞必需仰賴多巴胺,才能使身體的動作流順,且有效率;由於某些原因,帕金森氏症人此處的神經原數目減少以致多巴胺的製造也隨之下降;因此,神經間的傳遞也逐漸受阻,而使得肌肉的活動越來越不流順及不協調。
趙昌宏醫師說明,過去帕金森氏症臨床常用的診斷檢查是使用:(1)神經行為(症狀)、(2)給予多巴胺藥物作試驗、(3)傳統影像檢查(需配合其它檢查)、(4)核子醫學檢查(耗時);目前郭綜合醫院帕金森氏症診斷檢查使用:(1)神經行為症狀、(2)給予多巴胺藥物、(3)先進磁振掃描儀磁敏感加權造影SWI。
何謂磁敏感加權造影呢?趙昌宏醫師指出,是以磁敏感加權造影(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呈現大腦黑質訊號,對體內非血紅素鐵的顯示和測定,以此技術應用於帕金森氏症的影像診斷;
帕金森氏症的磁敏感加權造影黑質訊號有幾個特徵:
1、燕子尾不清晰(absent swallow tail sign)。
2、黑質體積較小。
3、雙邊黑質有不同閉塞程度。
趙昌宏醫師舉例3個案例說:
1、案例一顫抖型帕金森氏症:
69歲陳女士3年前開始雙唇顫抖,2年多前出現右手搓藥丸狀(pill-rolling)的動作,在情緒緊張嚴重,睡覺時消失,近期至本院神經科門診,抽血檢查甲狀腺功能正常,安排先進磁振造影檢查,顯示有雙邊黑質有不同閉塞程度,同時投予左多巴胺藥,症狀改善。
2、案例二顫抖型帕金森氏症:
61歲李先生,一年多前右手開始有靜止時顫抖現象,感覺到無力感,半年多前開始有騎腳踏車困難的情形,並且有小碎步出現,說話也越來越小聲,至本院神經科求診,抽血檢查甲狀腺功能正常,安排先進磁振造影檢查,顯示有黑質體積較小,同時投予左多巴胺藥,症狀改善。
3、案例三非顫抖型帕金森氏症:
65歲謝先生,4年前開始感覺到無力感,步態不穩,感覺會失去平衡,往前衝,2年前會有小碎步情形,說話越來越小聲,表情僵化,最幾個月有數次跌倒情形,至本院神經科門診,抽血檢查甲狀腺功能正常,安排先進磁振造影檢查,顯示有燕子尾不清晰,同時投予左多巴胺藥,症狀改善。
帕金森氏症的治療突飛猛進,有許多利器可以選擇。趙昌宏醫師表示,帕金森氏症可透過藥物、運動及充足睡眠獲得良好的控制,現在已有很多藥物可以改善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生活品質,甚至在罹病7至14年內都可以維持工作,患者謹記按時吃藥、定時運動並有充足的睡眠,就像糖尿病、高血壓一樣,雖然不能痊癒,但可以控制,生活品質與常人無異。
院方表示,歡迎府城鄉親,若有手抖腳抖情形,可至郭綜合醫院接受最先進磁振照影,磁敏感加權照影,是新一代帕金森氏症的精準醫療。(于郁金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