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工研院攜手日本等12家大廠拚百億智慧節能商機,同時鏈結美國、新加坡國際能量,投入跨氣候帶綠能建築創新研發;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研究,全球有超過1/4溫室氣體是建築物所造成,有高達55%全球耗電量是來自於建築;有鑑於此,降低建築耗能是國際間發展節能減碳關鍵策略;在經濟部能源局支持下,工研院今(17)日舉行「跨氣候帶綠能建築產研技術及國際合作發表會」,以「節能展示屋」攜手日本東京電力Power Grid等12家國內外大廠,共同投入百億智慧節能商機;同時,現場也進行全球首座「亞熱帶綠能建築技術研發測試平台(SPINLab)」揭牌儀式,工研院宣布鏈結美國羅倫斯伯克萊國家實驗室(LBNL)與新加坡理工大學(SIT)研發能量,進行跨氣候帶綠能建築技術創新研發。
工研院攜手日本12大廠 全球首座亞熱帶綠能建築研發測試平台揭牌
能源局局長游振偉表示,在綠能政策的目標指引下,經濟部投入「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綠能科技示範場域」開發,感謝能源局及工研院執行團隊努力不懈,展現「節能展示屋」、「亞熱帶綠能建築技術研發測試平台」成果,「節能展示屋」模擬南臺灣常見的透天住宅形式,進行綠電最大化的智慧化節能建築技術示範與驗證;而工研院與成功大學共同建置全球首座「亞熱帶綠能建築技術研發測試平台」,提供不同建築受日照方位影響情境,以驗證綠能建築技術與產品性能。
游振偉指出,在智慧控制進步及多元電力發展條件下,有別於傳統綠電建築,將朝向更有效、更智慧化提高能源應用效率,讓人們在節能減碳同時又能兼顧舒適生活;未來透過綠能建築技術產學研共創及國際合作觸角,可望成為我國綠能科技開發及綠能建築示範應用典範場域,隨著場域軟硬體設施完工、產業投資、進駐展開,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將成為我國能源轉型關鍵據點。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全球都在面對2050年碳中和與零排放的議題,其中,能源議題占了很一大部分,我們要非常努力才能達到這目標,工研院在經濟部能源局支持下,去年已完成綠能科技示範場域整合建設,今年底會完成第2期,這裡擁有非常多綠能科技,例如,分散式能源的整合調度、ICT技術應用在三用電表等的智慧生活領域,均與整體能源管理相關。
劉文雄進一步指出,今天展示亞熱帶綠能建築技術研發測試平台,是全世界第3個旋轉屋,相當值得臺灣驕傲;目前全球3個旋轉屋中,剛好跨越三大氣候帶,第1個是坐落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屬於溫帶;第2個是地處赤道,屬於熱帶新加坡;第3個則是屬於亞熱帶臺灣,建立於臺南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綠能科技示範場域是綠能科技測試驗證平台,廠商將不同技術在此進行調度整合,期盼綠能產業鏈在此滋長,讓臺灣綠能產業延續茁壯。
產研攜手智慧節能 節能展示屋拚百億綠金
「節能展示屋」較一般住宅減少1/2耗能,並要以最少的建築設備、整合的創新技術來達到綠電最大化的終極目標;工研院結合日本東京電力Power Grid、台達電、台塑等12家國內大廠,一起發展高效率設備、感測器、照明、智慧控制等技術的整合應用,展現在AI人工智慧、5G發展趨勢下,智慧住宅能源效率高、舒適便利的嶄新樣貌,可望為創能、儲能、節能與建築產業帶動每年數百億產值。
臺南市長黃偉哲提到,臺南肩負臺灣能源轉型和綠能產業升級關鍵角色,創新綠建築及低碳節能設計正在大臺南遍地開花,期許新世代建築節能技術驅動在地產業蓬勃發展。
「節能展示屋」建置吸引日本東京電力Power Grid、東京瓦斯公司(Tokyo Gas)跨國參與,從2019年就開始進行「次世代能源儀表系統」在臺灣的測試驗證,以結合電表、水表、瓦斯氣表三表合一創新計量系統,與無線通訊標準(Wi-SUN)傳輸整合,進行住戶水、電、瓦斯、家電使用等等大數據分析,展現創新智慧生活應用。
東京電力Power Grid執行董事Kazuhiko Shiba指出,在疫情影響下,特別感謝工研院、成大及臺灣、日本相關公司的協助,未來希望與工研院技術能量互相交流,創造更安全、便利和綠色生活環境。
針對未來電力調度的需求,節能展示屋還可進一步作為,全臺灣第1個社區型分散式能源系統智慧調度測試基地,協助電業機構進行電力承載試驗;所謂「電力承載順序」,亦即尋求電力解決辦法優先次序,可先從節約能源、需量反應、分散能源等面向下手;在節約能源面向,節能展示屋可以模擬一整個社區接受能源管理中心調度,演練電力尖峰時段需量反應負載管理。
跨氣候鏈結美國、新加坡建築節能研發再進化
除了「節能展示屋」,此次展示重點還包括「亞熱帶綠能建築技術研發測試平台」。工研院綠能所所長王人謙表示,「亞熱帶綠能建築技術研發測試平台」是亞熱帶第1座旋轉測試平台,最大特色是可模擬不同房屋座向與不同太陽方位角對建築影響,藉此測試建築材料與各項設備性能,以實際測試結果與理論計算相互比較,建立共通比較標準,具有2大功能:(1)建置建築設計、建材、設備等數據資料庫,未來作為綠建築、能源等標章法規修訂實證依據;(2)提供降低建築能耗產品一站式檢測,扮演產品進軍南向國家同類型氣候市場一大利基。
目前全球僅有3座具旋轉功能建築科技實驗屋,包括美國羅倫斯伯克萊國家實驗室於2014年啟用FLEXLAB、新加坡建設局(BCA)於2016年建造的SkyLab,分別代表溫帶和熱帶氣候建築科技特色;SPINLab在工研院與成大合作下,表現出亞熱帶氣候建築設計思維,未來鏈結美國、新加坡國際能量,在建築節能領域展現前瞻創新。
成大副校長吳誠文指出,雙方在2018年時就展開學研合作、2019年首先建置完成SPINLab的整體旋轉機構及感測與診斷設備等、2020年再進行實驗屋內外部測試元件、量測儀器與建物本體的整合測試,才順利完成亞熱帶氣候區首座全尺寸旋轉式建築技術測試平台。(于郁金攝/部分工研院提供)
(以下工研院提供)
分類:科技(以下工研院提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