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屏東報導】惡性腫瘤長年穩居國內死因榜首,不過「肺炎」也是長輩重要殺手之一,國內十大死因中第3位,不容忽視,當肺炎侵襲原本已孱弱的身驅,除了事後的補救與治療外,若能進一步認識老年肺炎,做好預防措施,減少發生率及嚴重度,死亡率的改善之外,亦能減少因疾病造成老年失能的風險。
高雄榮總屏東分院胸腔內科醫師陳映守表示,根據國外資料,65歲以上肺炎發生率是未滿65歲者的4倍,造成長者肺炎發生明顯高於年輕族群的原因如下:
1、整體免疫力下降,常合併心血管與肺部等慢性疾病。
2、支氣管的纖毛清除能力下降。
3、胸廓活動與順應力變弱,例如肌力下降以及脊椎彎曲等。
4、神經功能退化(例如:腦中風、失智症、巴金森氏症)造成吸入性肺炎風險增加,合併吞嚥困難、咳嗽能力與反射減弱等。
陳映守醫師指出,老年肺炎的菌叢端賴於長者來自社區還是機構,一般來說,機構住民以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革蘭氏陰性桿菌(gram-negative bacilli)與多重抗藥菌叢常見,因為免疫功能下降,縱使病毒感染也往往需要住院治療與觀察;感染表現也因為非典型比例增加而造成早期診斷的困難度,此外,安養機構也容易爆發流行性感冒或呼吸道融合病毒群聚感染,因而必須適時介入感染控制的措施、預防性投藥與疫苗來控制傳播的範圍與風險。
陳映守醫師說明,老年肺炎治療,基本上,與一般成人肺炎雷同,同時必須評估抗藥性風險與疾病嚴重度;類固醇可考慮使用於嚴重度高或發炎反應明顯(例如CRP大於150 mg/L)的老人族群,可降低呼吸衰竭的風險與縮短住院天數,但無法降低死亡率;不過類固醇的使用,卻可能造成高血糖、消化道出血與增加再入院機會;目前無系統性的回顧分析老年族群是否能從類固醇治療中獲益,因此臨床使用類固醇時,必須同時了解其中的利與弊。
陳映守醫師指出,肺炎預防的方法,包含如下:
1、肺炎鏈球菌疫苗:肺炎鏈球菌為社區型肺炎最常見菌種,其中10種血清型會造成侵襲性感染,包含敗血症、肺炎、腦膜炎、關節炎等;一般建議65歲以上長者,或未滿65歲但合併慢性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肺阻塞、糖尿病、肝腎衰竭、惡性腫瘤、脾臟切除或其他疾病造成免疫能力功能低下),建議施打該疫苗。
2、流行性感冒疫苗:常發生於每年10月至隔年3月之間,最常見的併發症為次發性細菌性肺炎,因為併發肺炎造成死亡的個案,逾9成為超過65歲長者;流感疫苗主要效果為減少併發症與改善預後,由於流行的病毒株每年可能不同,加上抗體濃度衰退,建議每年都必須重新接種1次。
3、改善口腔與消化道環境:長者有較多牙周病與牙齒,口腔清潔不良容易滋生細菌,因而造成吸入性肺炎風險增加;改善口腔照護的方式包括餐後潔牙、使用含povidone-iodine或chlorhexidine漱口水、定期牙醫追蹤;改善口腔衛生可以減少肺炎發生,且對於有無牙齒的長者皆有助益,宜避免長期使用強效制酸劑,因為胃酸減少,容易造成細菌移生,進而增加肺炎發生風險。
4、改善吞嚥功能:
5、預防腦血管疾病:降低腦中風危險因子,包含戒菸等。
6、改變進食方式:因為老化或疾病造成吞嚥困難,可以藉由復健訓練改善;其他包含調整進食姿勢、改良食物、小口餵食來減少長者嗆入的風險;此外,若使用增稠劑來減緩食物推進速度時,可能會造成老人水分攝取不足的狀況;鼻胃管進食可以提供嚴重吞嚥障礙者足夠的營養,也可以減少嗆食風險,不過卻也可能增加消化性潰瘍的機會,因此,評估病患是否為可逆性吞嚥障礙進而移除鼻胃管也相當重要,不過即使管路餵食,仍無法避免唾液嗆入的機會,以及灌食前需要評估胃容積以避免過度膨脹而逆流;針對慢性嚴重吞嚥障礙的病患,也可以考慮施行「經皮內視鏡胃造廔術」(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
陳映守醫師表示,肺炎是造成長者住院與死亡常見的疾病,因為原本生理性的老化,加上伴隨著多重慢性疾病,而許多失能長者因居住於機構,在菌叢上與一般青壯年族群稍有差異,而治療也必須根據嚴重度與抗藥性風險等,做適當抗生素選擇;預防措施而言,目前仍以疫苗效果最佳,包含每年的流感疫苗與至少一劑的肺炎鏈球菌疫苗,至於其他照護,包含口腔衛生、避免過度長期制酸劑與鎮靜安眠藥等,至於鼻胃管是否能減少肺炎的發生,仍有存疑。
高雄榮民總醫院屏東分院引用參考資料:
1.Mandell, Douglas, and Bennett’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310, 3704-3712
2.臺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 2017;12(1):20-28
分類:健康醫療
標籤:高雄榮民總醫院屏東分院,
中華海峽傳媒
#高雄榮民總醫院屏東分院
銀髮族如何預防老年肺炎
高雄榮總屏東分院胸腔內科醫師陳映守表示,根據國外資料,65歲以上肺炎發生率是未滿65歲者的4倍,造成長者肺炎發生明顯高於年輕族群的原因如下:
1、整體免疫力下降,常合併心血管與肺部等慢性疾病。
2、支氣管的纖毛清除能力下降。
3、胸廓活動與順應力變弱,例如肌力下降以及脊椎彎曲等。
4、神經功能退化(例如:腦中風、失智症、巴金森氏症)造成吸入性肺炎風險增加,合併吞嚥困難、咳嗽能力與反射減弱等。
陳映守醫師指出,老年肺炎的菌叢端賴於長者來自社區還是機構,一般來說,機構住民以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革蘭氏陰性桿菌(gram-negative bacilli)與多重抗藥菌叢常見,因為免疫功能下降,縱使病毒感染也往往需要住院治療與觀察;感染表現也因為非典型比例增加而造成早期診斷的困難度,此外,安養機構也容易爆發流行性感冒或呼吸道融合病毒群聚感染,因而必須適時介入感染控制的措施、預防性投藥與疫苗來控制傳播的範圍與風險。
陳映守醫師說明,老年肺炎治療,基本上,與一般成人肺炎雷同,同時必須評估抗藥性風險與疾病嚴重度;類固醇可考慮使用於嚴重度高或發炎反應明顯(例如CRP大於150 mg/L)的老人族群,可降低呼吸衰竭的風險與縮短住院天數,但無法降低死亡率;不過類固醇的使用,卻可能造成高血糖、消化道出血與增加再入院機會;目前無系統性的回顧分析老年族群是否能從類固醇治療中獲益,因此臨床使用類固醇時,必須同時了解其中的利與弊。
陳映守醫師指出,肺炎預防的方法,包含如下:
1、肺炎鏈球菌疫苗:肺炎鏈球菌為社區型肺炎最常見菌種,其中10種血清型會造成侵襲性感染,包含敗血症、肺炎、腦膜炎、關節炎等;一般建議65歲以上長者,或未滿65歲但合併慢性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肺阻塞、糖尿病、肝腎衰竭、惡性腫瘤、脾臟切除或其他疾病造成免疫能力功能低下),建議施打該疫苗。
2、流行性感冒疫苗:常發生於每年10月至隔年3月之間,最常見的併發症為次發性細菌性肺炎,因為併發肺炎造成死亡的個案,逾9成為超過65歲長者;流感疫苗主要效果為減少併發症與改善預後,由於流行的病毒株每年可能不同,加上抗體濃度衰退,建議每年都必須重新接種1次。
3、改善口腔與消化道環境:長者有較多牙周病與牙齒,口腔清潔不良容易滋生細菌,因而造成吸入性肺炎風險增加;改善口腔照護的方式包括餐後潔牙、使用含povidone-iodine或chlorhexidine漱口水、定期牙醫追蹤;改善口腔衛生可以減少肺炎發生,且對於有無牙齒的長者皆有助益,宜避免長期使用強效制酸劑,因為胃酸減少,容易造成細菌移生,進而增加肺炎發生風險。
4、改善吞嚥功能:
5、預防腦血管疾病:降低腦中風危險因子,包含戒菸等。
6、改變進食方式:因為老化或疾病造成吞嚥困難,可以藉由復健訓練改善;其他包含調整進食姿勢、改良食物、小口餵食來減少長者嗆入的風險;此外,若使用增稠劑來減緩食物推進速度時,可能會造成老人水分攝取不足的狀況;鼻胃管進食可以提供嚴重吞嚥障礙者足夠的營養,也可以減少嗆食風險,不過卻也可能增加消化性潰瘍的機會,因此,評估病患是否為可逆性吞嚥障礙進而移除鼻胃管也相當重要,不過即使管路餵食,仍無法避免唾液嗆入的機會,以及灌食前需要評估胃容積以避免過度膨脹而逆流;針對慢性嚴重吞嚥障礙的病患,也可以考慮施行「經皮內視鏡胃造廔術」(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
陳映守醫師表示,肺炎是造成長者住院與死亡常見的疾病,因為原本生理性的老化,加上伴隨著多重慢性疾病,而許多失能長者因居住於機構,在菌叢上與一般青壯年族群稍有差異,而治療也必須根據嚴重度與抗藥性風險等,做適當抗生素選擇;預防措施而言,目前仍以疫苗效果最佳,包含每年的流感疫苗與至少一劑的肺炎鏈球菌疫苗,至於其他照護,包含口腔衛生、避免過度長期制酸劑與鎮靜安眠藥等,至於鼻胃管是否能減少肺炎的發生,仍有存疑。
高雄榮民總醫院屏東分院引用參考資料:
1.Mandell, Douglas, and Bennett’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310, 3704-3712
2.臺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 2017;12(1):20-28
分類:健康醫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