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8年10月3日星期三

改善小兒異位性皮膚炎與過動症 安南醫:中西合療可有效調理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11歲小靜經常雙手肘內側、膕窩、踝關節有紅疹、脫屑、乾燥癢甚,伴有龜裂,常常抓破皮,四肢多處紅色抓痕,晨起易流鼻水、噴嚏,鼻塞,加上有氣喘史,感冒嚴重時容易呼吸易喘促;平日上課無法專心、易插嘴、無法安靜坐在椅子上、容易衝動,時常粗心大意做錯事情,也無法持久集中精神完成作業,3年前精神科診斷為過動症,並規律服用西藥控制。

臺南市立安南醫院中醫部林莉華醫師表示,小靜在接受西藥與針灸治療後,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等症狀獲得改善,上課可以專心且不插話,衝動行為減少並可以獨自完成作業,也不再因為鼻子癢,皮膚癢而影響專注力與學習,學期成績進步至全班前5名,媽媽可以減少督促寫功課的時間;精神科醫師建議從暑假開始,可以嘗試停止服用過動症的藥物;目前開學約1個月,雖已停止服用過動症的西藥,老師還誇獎小靜自制能力進步,上課表現良好。

安南醫院兒科賴以修醫師說,在早期孩童期,造成異位性皮膚炎主要的原因為食物過敏;在3歲到7歲的孩童,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的原因為黴菌、塵螨類的過敏原;在青春期以後的孩童,則是精神及情緒的壓力,會惡化異位性皮膚炎。目前全球約有17.5%的孩童患有異位性皮膚炎,更有百分之一的孩童,深受較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所苦;在1歲以前發病者,約佔百分之60到70;到了5歲以前發病者,更佔了百分之70到95。

林莉華醫師指出,兒童過敏疾病是有階段性,稱為過敏進行曲,出現順序是異位性皮膚炎,氣喘,及過敏性鼻炎,這三種疾病又被稱為「過敏三兄弟」,上述過敏疾病可能單獨出現,或是兩種、三種合併出現在過敏體質的人身上;過敏疾病的原因除了遺傳的因素,還有後天的環境、季節氣候、生活習慣、過敏原的暴露與情緒壓力等有關。

賴以修醫師說,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約有80%的情緒精神障礙;中度及輕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分別有53%及30%的情緒行為異常;和其他兒童重大疾病,如血癌及癲癇相比,異位性皮膚炎造成的心理精神危害,似乎更勝一籌;所幸,異位性皮膚炎的患童,80%於青春期之後會痊癒;但那些到成人未痊癒的患者,隨者年齡的增加,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的一些外顯性的皮膚症狀,可能影響心理情緒,造成自我負面評價及低自尊的衝突,對於不論是日常生活或工作表現,皆產生嚴重的影響。

林莉華醫師說,兒童的生理與成人大不同,中醫的觀點是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陰陽及氣血都遠不及成人,臟腑發育也未健全,即「肺脾腎常不足」;由於先天的不足,治療過敏性疾病及調理其體質時,會以肺、脾、腎三臟為主,林莉華醫師上述強調;注意力欠缺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過動症」,其症狀主要分為過動、衝動、注意力不集中,研究顯示過動症可能是大腦前額葉的細微功能缺失,或是神經傳導物質與路徑功能失常,醫師診斷以臨床表徵及行為表現為依據;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行為管理」、「認知行為治療」、「親職訓練」、「感覺統合訓練」五大類;治療過程中,家長、老師及醫師三個角色都非常重要,需要相互合作來幫助學童。

過動症的中醫辨證可分為「心肝火旺」、「痰火內擾」、「心脾兩虛」、「肝腎陰虛」、「肝鬱脾虛」,治療初期以心肝火旺證最多,治療一段時間後以肝腎陰虛證為最多。院方表示,臨床表現多動、衝動的行為(心肝火旺證),較容易被家長及老師發現,注意力缺失(肝腎陰虛證)的症狀較不容易被察覺,因此較多數的患兒以「心肝火旺」證為標,「肝腎陰虛」為本,治療過動症初期以心、肝為主,後期則以肝、腎為主。

林莉華醫師提及,中醫的治療除了中藥與針灸之外,可以配合耳穴貼敷或按摩穴位,對於寒證及過敏性疾病的患者,還可以運用艾灸治療;皮膚疾病可以加上中藥藥膏輔助治療,例如紫雲膏、青黛膏、青珠膏、黃連膏等。

賴以修醫師強調,因應異位性皮膚炎的多重共病,啟動多專科團隊的治療,更是對患者一大保障,確保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及日後身心的健康。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