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中報導】助人為樂、助人為快樂之本,快樂出航囉!快樂志工行善隊11月第1個活動,11月8日(三)快樂志工行善隊志工送愛心物資至沙鹿興安社區、清水同心圓社區復健中心、臺中恩友中心等3處,受到社區熱情歡迎;大家秉持著慈愛歡喜精神,發揮愛心,面帶微笑,行善助人!藉由此次捐贈活動,更讓受贈單位感受到「人間有愛、處處有溫情」社會,使本次活動更顯得有意義;會後大合照,為當日活動畫上溫馨句點。
「希望是人生最好的能源,愛心是世上最高貴的禮物」,快樂志工行善隊於11月8日下午12時30分,參與志工由臺中水湳辦公室會合,13時準時出發,前往沙鹿興安社區、清水同心園、臺中市恩友中心,志工每到一處即將捐贈愛心民生搬運下來!期盼藉由此次捐贈活動,更讓受贈單位感受到「人間有愛、處處有溫情」社會,使本次活動更顯得有意義。
快樂志工行善隊表示,感謝是日參與志工幫搬愛心民生物資,包括賴文琪(支援物質志工車)、李淑睿、楊克脩、鄭允全、劉秀美。
志工李淑睿表示,此次快樂行善隊志工陳清鍊捐贈8袋香腸、2包獅子頭給長期供社區獨居老人用餐,捐贈單位包括沙鹿興安社區(協助思覺分離症)、清水同心園,及供餐讓街友飽足一餐「臺中恩友中心」。
快樂志工行善隊說明,沙鹿興安社區專為沙鹿清水邊緣等獨居老人60~70歲左右送飯,平均含協助洗菜切菜廚房志工,每餐80位左右用餐,米用量比較高,急需我們協助。
參與志工一致表示,一份祝福,緩解邊緣戶家庭燃眉之急,穩定弱勢家庭日常;一份及時幫助力量,有如帶動家庭轉變不可或缺的火車頭,讓邊緣戶家庭穩住腳步,更能勇敢跨越逆境,朝向未來前行。
根據臺中市政府社會局官網「臺中市沙鹿區興安社區發展協會」資料指出,社區是工商業密集、人口稠密的地區, 1.18平方公里裡居住了4251人其中56歲以上就有516人,社區內沒有公園、沒有學校更沒有綠地,興安活動中心是和興仁里共用一個活動空間,位置於社區活動中心一樓;「味丹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支持提供無償土地面積500多平方公尺給社區使用,由社區環保志工隊開創無毒農園,並將園區所產蔬果供給據點供餐食用,逹到吃當季,食當地無毒蔬果,減少食物旅程節能減碳的效果;每年在園區舉辦兩場環保手工皂教學活動,每場最少有100人,達到宣傳及宣導效益。
同心圓社區復健中心表示,謝謝快樂志工行善隊志工,每日一點一滴累聚,捲動各種善的因緣;他們很謙虛地認為自己只是一顆小石頭,拋磚引玉能夠喚起更多善的因緣,志工大哥大姐們不僅僅只是捐贈物資,也希望了解同心圓日常生活點點滴滴,透過這些物資提供,讓同伴們可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操練,彼此相互交流,更有機會看見精神障礙者在社區有諸多可能,化解無知與偏見最好行動,就是走進彼此生活中,欣賞每個人在生命中有著不同姿態,相互學習。
據了解,同心圓社區復健中心主任孫德利目前是靜宜大學社工系兼任講師、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就養篇講師、臺灣心理衛生社會工作學會理事、臺灣精神康復者社區服務行動聯盟副理事長,每年都會配合地區社會局、衛生單位到社區進行宣導活動,同心圓也會開放讓社區民眾和大學學生進行體驗融合活動。
成立於民國98年6月23日立案同心圓社區復健中心孫德利主任表示,謝謝李致萱姊姊和快樂志工隊夥伴們,感謝志工團隊帶著餐飲訓練所需要滿滿的物資材料捐贈給中心,每次淑睿姊總是會邀請朋友們,可以有更多機會認識精神疾病,同心圓是如何在提供復原,以及獨立生活訓練;我們的同伴很自在地坐在一旁聆聽,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同心圓社區復健中心指出,本家提供一處在地日間型社區復健服務,著重在復健服務的可近性、可及性、連續性、一致性、整合性,協助慢性精神病患在家庭與社區適應中,能夠逐漸取得所需的資源與能力;例如會員與工作者一同整理田園種植區、會員相互協力曬稻、每日至鄰近菜市場進行採買工作等;在這裡使用「激發」而不是用「教導」,著重的是在於塑造出具有復元環境,透過環境營造創造出社會化情境,把每位精神障礙者引導進入其中,專注在發展自身的主體意識與覺知,透過彼此關係連結、衝撞,以發展出對應能力,這並非經上對下的教導而來,而是透過每一位主體探索、相互學習、相互支撐而來;著重發展的是能力(功能),即使認知、溝通、情緒受到障礙限制,但能夠超越障礙帶來限制,恢復與感受自身存在價值與意義,有能力也維持在屬於自己領域中過著有意義生活。
臺中恩友中心於2006年設立,服務中部地區貧困弱勢者及家庭,位於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467巷7號,緣起2006年鑑於臺中位於全台中心,南北往來中繼點,故選擇後火車站旁設立「臺中教會」,提供午晚2餐;臺中教會不只固定舉行聚會,晨更和晚禱,亦設收容所收容貧窮及失業者,服務包含以下:
1、貧困共餐:
(1)提供貧困弱勢者用餐解決生活基本需求。
(2)讓貧困者得飽足,免除「飢寒起盜心」試探。
2、無居收容:
(1)接受老弱者、無依者或失業者等,提供免費收容安置。
(2)讓心先安穩,更能逐步重建自我生命。
3、福助貧寒:
(1)居住較遠的貧窮家庭,恩友同工會安排帶著米糧物資到府探訪,若是居住於恩友中心附近的貧寒家庭,則可自行前來,每月定期發送日用物資。
(2)貧寒救濟不僅是解決「1人」問題,更是解決「1家」生活困境,讓弱勢家庭不致斷炊。
4、心靈補給:
(1)每日以聖經話語和詩歌教唱,讓貧困弱勢者能夠獲得的心靈糧食。
(2)靠著信仰力量,讓貧困弱勢者感受到生命價值和盼望。
5、義診聯盟:
(1)聯合各地愛心診所,推動「恩友義診聯盟」,由恩友中心核發「恩友卡」給貧病者。
(2)讓無力支付醫藥費者的貧病者,仍能及時就醫。
恩友中心指出,主要對各地貧寒者提供免費午晚餐、斷卡者免費就診、貧童收容救濟、課輔教育及看顧,不定時對貧寒及身心障礙者家庭發送救濟物資及探訪,甚至對失業者或就業不遂救濟溫飽,讓很多失意、失志的人感受社會溫暖,而有了重生勇氣,開啟後半人生光輝。
分類:社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