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9年10月30日星期三

莫明頭痛!長期又難以控制 談自發性顱內高壓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45歲許先生在2014年就開始出現陣發性劇烈頭痛及噁心,尤其在頭痛時咳嗽特別嚴重,甚至慢慢出現視力模糊;病人起初在神經內科治療,腦部和脊椎等影像檢查都未發現任何病灶,且因為頭痛難以控制而慢慢變成持續性脹痛,於是接受腰椎引流測試,引流時發現顱內高壓但腦脊髓液檢查一切正常,而引流完後頭痛完全改善,於是診斷自發性顱內高壓。

但是,病人出院後1週又再次出現疼痛,接下來5年間病人依然反覆視力模糊,但持續接受藥物治療及反覆腰椎引流的效果都難以持久;後來被轉到神經外科接受腰椎腹腔引流手術,頭痛快速得到緩解且效果持久,視力模糊也不再出現。

成大醫院神經外科李柏萱醫師表示,這種有長期且難以控制的頭痛,又檢查不出問題的,有可能是自發性顱內高壓;自發性顱內高壓係因顱骨內壓力上升引發一些相關症狀,包括頭痛、噁心、視力模糊等,但缺乏顱內腫瘤、感染、出血、積水等明確的病灶或成因,又與顱內腫瘤造成的症狀極其相似,所以也被稱作假性腦瘤;目前其致病機轉尚未確定,但普遍認為與顱內靜脈壓變化、腦脊液的平衡和賀爾蒙調節等有關。

自發性顱內高壓最好發於過重的育齡期女性;因為受顱內壓力的直接影響,超過9成的病人以頭痛為主要症狀,並伴隨噁心,且因顱內壓會經腦膜及視神經鞘傳遞到眼球內,常常發生暫時性視力模糊、甚至喪失,尤其在排便或咳嗽時特別常見,但大多幾秒後就會自行恢復,但少部分病人會出現永久的視力受損;頭暈、頸部僵硬、搏動性耳鳴也是常見症狀。

李柏萱醫師指出,其實顱內高壓絕大多數有明確的病灶,主要還是應先尋找顱內腫瘤、中樞神經感染、顱內出血、靜脈栓塞等問題,因此必要做腦部影像學檢查;自發性顱內高壓的病人在影像上不應該看到異常,但隨著影像系統進步,有時可以看到視神經乳突的變化;另外,視力受損會影響生活品質,而自發性顱內高壓幾乎一定會產生視神經乳突水腫,因此,確實的眼底及視野檢查也是絕對必要的,而視神經乳突水腫的嚴重程度會與視力受損有直接關係。

自發性顱內高壓的治療,主要在保留視力功能和緩解症狀:因為有2-24%的病人會有永久性視力受損,但受損初期經常會被病人忽略,因此治療的第一步就是規律的視力檢查;顱內高壓的症狀一般會在數週後自發性緩解,却也容易復發,減重一般對顱內壓力控制、頭痛和視神經乳突水腫都有一定成效,但是減重需要時間且效果緩慢,因此急性期大多需要口服藥物控制、減少腦脊液生產達到減低顱內壓力的效果。

李柏萱醫師指出,至於前述案例的腰椎引流,是確認診斷自發性顱內高壓的一環,可以得到確定的顱內壓力,腦脊液的分析檢查則可用以鑑別是否蜘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膜炎等可能造成高壓的原因;而一定量的腦脊液引流能有效控制顱內壓力,但腦脊液會每天生成,因此引流的效果一般僅為短暫控制,有時須反覆抽取等待顱內高壓自行緩解。

李柏萱醫師強調,手術是不得已的方式,為有效控制顱內壓,置入式的腦脊液分流器可持續性引流,可以比反覆從腰椎抽取獲得更好的壓力控制,但從頭部和腰椎吸取、再拉到腹腔吸收的植入式分流器會有一定比例的併發症,包含感染、出血、阻塞等問題存在,會有3年近5成的復發率;而針對視力受影響或嚴重視神經乳突水腫的病人,視神經鞘開窗手術是最有效的選擇,但是對控制顱內壓的效果則比較差,併發症也多跟視神經的直接傷害有關。

李柏萱醫師,畢業於成功大學醫學系,經歷成大醫院外科部住院醫師,現任成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專長神經外科、重症外科。(于郁金攝)











中華海峽傳媒 #成大醫院 #頭痛 #自發性顱內高壓 莫明頭痛!長期又難以控制 談自發性顱內高壓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