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8年10月14日星期日

打造未來「智動化」農場 南科AI_ROBOT自造基地顛覆你對農業想像

【記者于郁金/南科報導】逐漸邁入高齡化的臺灣,在傳統農業上正面臨缺工的問題;而現今科技逐漸進步,如何將其技術應用在農業,並改善生產及耕種方式更是一大學問及突破;南科AI_ROBOT自造基地於10月13日邀請7位智慧農業社群中參與改革與應用方面的專家,到場分享如何利用科技翻轉傳統農業;此次近150位社群的成員參與,遠從臺東、臺北、桃園等地而來,小自10歲大至67歲,都對智慧農業共同開發的議題熱情參與,與南科共同踏上最具獨創性的智慧農業道路!

打造未來「智動化」農場
FBTUG(FarmBot Taiwan User Group)的召集人哈爸,率先介紹社群開發的農場採果機器人專案(FarmHarvestBot),是一台利用視覺及相關感測技術結合機器手臂、進行採果動作的載具,讓自動化的採果機器人填補農業缺工;強調技術「開源、開放、共享」的採果機器人,能讓農場24小時都能「智動化」。

哈爸表示:「自動化採果的核心技術與整合是類似的,場域與效益卻是多元的;藉由在單一場域情境的試煉與突破,聚集各方面的專才與資源,形成社群團隊,建構開放的資源,一起在時代來臨的時候站穩腳步!」

FBTUG中專精於AI研究的許哲豪(Jack),詳細解說採果機器人的系統概念;除了,利用影像辨識判斷果實的成熟度、並透過深度學習讓機器提升準確度,載具的夾爪尺寸、機器手臂類型也會因果實大小而有差異。

影像監控,即時掌握
除了採果機器人,疾鴨隊(Duckie Farm Project)基於OpenCV、python自駕車機械人開源套件等開源技術,結合了按實際農場等比縮小的農場環境,在Duckieiebot上堆疊手臂及採收爪後,便能進行農場自動化採收的任務;此外,弘熙自動化創辦人陳志弘在場展示MiniFarmBot,一套能夠自動拾取種子播種、偵測土壤水分替農作物澆水的自動化機具,在載具上裝置攝影鏡頭後,農民便能隨時監控農場、拍攝並記錄農作物生長過程。

農地上飛行守護者
實踐大學龔志銘教授也分享了利用無人機進行農場田野監控的技術,從山區作物偵測、農藥噴灑到監控田野,節省人力之餘更能整理農業數據,如水質、土壤等,將無人機技術結合農業,不但能降低成本、提高產能,在農業缺工上也提供了最大的幫助。

在家,種出健康好菜
身為工程師的李寬裕大哥(Jerry)在改造家中長期受陽光曝曬的陽台時,自創了一套魚菜共生系統;由於環境汙染、食安問題日益嚴重,為了讓家人吃的安心,便開始尋找資源、了解更多課程的學習管道、善用工具和學習3D列印技術的過程中,嘗過無數的失敗後,Jerry決心投入魚菜共生的耕養系統。

Jerry笑談,他想做一個Giver,分享自己成為Maker的經驗及精神,一起體驗自然農法的魅力!臺灣農業需要更多跨域的人才一起共同努力,不論是FBTUG、疾鴨隊(Duckie Farm Project)透過號召有志一同的夥伴一起加入社群;讓在地農業能更加往前進,同時南科AI_ROBOT自造基地也透過與學界一起舉辦競賽的方式,讓年輕學子與專家面對面交流,對於解決台灣農業問題可以有不一樣的新想像,指出一條臺灣農業新道路。

關於《南科AI_ROBOT自造基地》
《南科AI_ROBOT自造基地》由南科管理局積極打造,目標在於建立科研等級自造設施與高階智慧機器人試作及訓練環境之國家級創新自造基地,培養未來新世代產業所需人才,並讓自造教育向下扎根,此外,更以自造活動與社群營造為主軸,發展機器人、AI/AR/VR、IOT/Big Data、無人載具、科技農業及智慧長照醫療等六大社群亮點技術及自造專案,並結合創投、業師,建立從自造開發到新創公司的創業生態系,吸引創新自造者踴躍聚集與加速創意技術實現。

南科管理局表示,歡迎全國各地對自造有興趣的Maker及學員們,可以到Facebook搜尋「南科AI_ROBOT自造基地社群論壇」(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irobotlab.stsp/),目前粉絲人數已有6,800多人,我們會定期發佈最新活動及課程資訊在FB社群喔!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