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8年4月17日星期二

痕紋印紀─周瑛 周子荐展開幕 厚慈大器待您心領神會

【記者于郁金/郭騏樂/許綾芳/綜合報導】咀嚼中華文化與西方現當代抽象藝術,融會內化而創作,是周瑛、周子荐父子共同的理念;臺灣著名版畫家周瑛,一生積極參與版畫藝術推廣,更獻身教育40載,桃李天下,作育英才無數,「痕紋印紀─周瑛 周子荐」展,4月14日於佛陀紀念館舉行開幕式,展出「石之頌」版畫、「木之讚」浮雕,以及周瑛教授三子周子荐的作品「宇塵」系列等作品。

佛館館長如常法師指出,佛館是首次展出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恰好周子荐老師的作品也是第一次在南部展出;而這其實是在佛光山擔任義工的大哥周倫師兄所促成的因緣。「難以想像版畫能夠作出這樣的意境、構圖及技法,我也在網路上查詢資料,希望知道周教授是如何作出這樣的版畫。」法師表示,如此當代又具有藝術性、充滿能量的作品相當難得,而「木之頌」系列,當代應該也很少人想到可以用木材的肌理做為作品的呈現,作品穩樸厚慈,情濃且大器。

法師更透露,在讀研究所時曾經很害怕看到當代的藝術作品,但是指導教授告訴他,「要看當代的作品,才知道當代藝術家,透過藝術作品怎樣呈現現實生活,與這個時代的思路。」強調兩位老師作品的能量、語彙、構圖、用色,都靜待大家心領神會。

「沒有悲傷,今天只有開心、喜悅。」藝術工作者周子荐笑稱,看見「藝術父皇」的作品又掛出來展出,且能夠在有菩薩庇佑的佛館展出,對於家人都是一種安慰;也感謝佛館許多法師、員義工協力幫忙。

周子荐感性表示,15年前,他因白血病躺在上海的病床上,但是父親來電告訴他:「你要好起來!有一天我們要辦父子聯展!」他說,「今天,我做到了!謝謝大家!」

「未成熟的果子是酸的,藝術工作者應有嚴肅的態度,我們要成熟的藝術,真誠的藝術,善良的藝術,藝術是瞬間的永恆。」周子荐最後引用父親的話作為總結。

而做為開幕嘉賓的臺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林保堯則分享,周瑛教授是他就讀臺北師範學院時的導師,他跟在老師身邊,看到了老師對藝術的態度與行誼,影響他甚深。

周瑛教授,為中華民國版畫學會創始人之一,1922年生於福建長汀,畢業於福建師專藝術科;曾任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授、全國美展評審;一生積極參與版畫藝術推廣,獻身教育四十載,桃李天下,為臺灣當代重要的版畫家。

周瑛早期的木刻作品多以寫實表現,紀錄農村生活景緻與鄉土人物;除了木刻版外,他也持續不斷地嘗試甘蔗版、紙版、石版等各種媒材的可能性,晚年更跨入複合媒材領域,在傳統風格外獨樹一幟,另創新技法。

周瑛教學與創作苦行多年,於1980年代,創作出為藝術界稱道的「石之頌」版畫,透過觀察光影於石材表面所形就之微妙肌理變化,表現出物象虛實交錯下造形與結構的豐富變化文化使命感充份體現在其中。

因對十方三界眾生的關愛,「木之讚」作品穩樸厚慈,情濃且大器。「木之情」系列屬複合媒材的探索實驗,同樣取材於自然,但以木之紋理為觀察對象,將抽象幾何的立體思維轉化於平面之上,並結合實體原木入畫,開拓多層次的內涵與意境;1990年代後發展一系列複合媒材作品,直接運用現成物入畫。

周子荐為周瑛教授三子,從事大衆傳播企劃工作20餘載,歷任GREY、BBDO、O&M、REVLON等公司創意總監,以及上海廣告公司在内之十數家廣告公司顧問;2003年秋白血病病發,十多年來與病魔搏鬥,多次出入死亡關頭;因病魔糾纏不甘心,從對時間空間的醒覺無語問天,藉由肉身內太空微觀,衍生至眾生宏觀,進而產生對外太空、寰宇及所有生命靈魂的想像,加上留跡的迫切心態;尋找新媒材,摸索出視覺萬千手繪版印皆難以達到的眩麗奇幻景像。

主辦單位表示,「痕紋印紀─周瑛 周子荐」展期至6月10日止,萬般痕紋,留跡父子創作上,待您心領神會!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